广州收不收交通拥堵费?
(2015-12-04 22:46:37)
标签:
广州交通拥堵费北京上海新加坡 |
分类: 时事评论 |
12月4日下午,广州市人大代表集中视察情况通报会召开。广州市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在通报集中视察情况时表示,人大代表建议认真研究“限行”、“限外”和专车服务等目前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及时出台相应的政策和措施,有效改善交通拥堵状况。(12月4日南方日报报道)
广州要不要收交通拥堵费,似乎是让广州市交通部门头疼和纠结的一件事。但要真正实行收交通拥堵费,还要看达没达到某些条件。首先,交通路网是不是完善,公共交通是不是已经没有继续改善的可能。今年广州市地铁11条线路同时开工,总长度300多公里。根据规划,从2013年到2015年,新增开行27条公交线路,这都说明广州还有改善公共交通的空间。根据广州“十二五规划”,“十二五”期间将实施城市道路建设及立交节点改造项目共178个,总投资约518亿元,预计至2015年,新建及改造城市道路约500公里,总里程达到约5700公里。与此同时,支路建设也不能忽视,支路与主次干道之间的连通情况,,对城市道路的整体通行能力产生影响。如果把主次干道比作人的主动脉,支路就是毛细血管,如果毛细血管不通,主次干道的通行也不会顺畅。此外,交通管理水平还不待提高。车辆在一条道路上不断遇到红灯,也是造成道路拥堵的原因。用高科技手段管理交通,向交通管理要交通顺畅,也是改善交通拥堵的一个选项。
其次,作为超大城市,作为进入汽车社会的超大城市,广州的停车场建设严重滞后,完全不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和市民的需求。根据2014年《广州市城乡规划技术规定(试行)》征求意见稿,广州住宅小区停车位配建标准拟由每100平方米1.2~1.8个,改为中心城区每100平方米0.8~1.2个,非中心城区不低于1.2个/100平方米。这意味着,新建房从至少每户一个车位,降至每户约为一个。汽车在增加,停车位却在减少,车辆只能在道路上行驶,造成道路拥堵和空气污染加剧。只有有足够的停车位让它停下来,才能腾出道路,畅通道路。政府用制造车位短缺、停车费猛涨的策略,并不能抑制人们购买私家车以改善和提高生活品质的愿望,或者说,政府只有做好公共服务,不断提高满足市民的愿望的能力和水平,才能增加市民的幸福感。
因此,无论是为现有以及未来预计增加的车辆提供更多的停车位,还是为所谓的限制外地车辆进城,广州都需要加快停车场建设,大量加强停车位。可以在郊区交通枢纽,如地铁站建设大型停车场,特别是高楼式停车场,既减少用地,又可停泊大量的车辆,为减少城市道路行驶车辆提供条件。同时,停车费用不能太高,如果太高就不足以吸引人们停车,宁可进城在路上行驶也不愿意停下来。
再次,实际上,造成广州交通拥堵的最大原因还是城市规划出了问题。我国城市规划中功能分区显著,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大学城截然分立,商业区中又是食品街、服装街、电子街各据一方,人们为满足需求需要移动较大范围。从广州的城市规划来看,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把城市分成各种功能区,而不是把各种城市功能融合在同一区域,从而让人能有可能在不是太远的地方就业、就读、就医、购物以及其他消费,而是在番禺住,在天河工作,造成交通的潮汐现象,使城市交通陷入即使限行、限购、限外、收拥堵费等措施都无法解决拥堵的困境。
外国真正实行收交通拥堵费的城市并不普遍,也就新加坡、伦敦、首尔、米兰等几个城市,新加坡是城市国家,广州学不了。伦敦实行了几年后,效果并不好,基本失败。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上述城市无论是城市面积还是人口规模都无法与中国的北京上海广州等超大城市相比,况且也大都是在各种改善城市交通拥堵的措施用尽之后,万不得已才采取的措施。因此,照抄照搬外国模式,可能会出现水土不服的问题。中国城市拥堵有中国城市的原因,因此,要摸清情况,找到病根,对症下药,方能药到病除。
前一篇:超生者为中华民族做贡献
后一篇:对广州市委十三五规划建议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