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城容不下红专厂?
(2013-03-25 16:12:24)
标签:
广州红专厂创意园文化金融城 |
分类: 时事评论 |
摘要: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浸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建设和发展都离不开文化,没有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是没有意义的,是经不起历史的检验的。文化品牌的成长,是有一定的生长环境的,脱离了生长环境,它就无法生长,很可能会萧条、消亡。红专厂之所以能有今天,与它所处的地理位置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
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文化创意产业区——广州红专厂要拆除为广州国际金融城的建设让步?昨日,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在微博上一句“红专厂要拆”刺痛了广州不少网友的心。对此,广州市规划局相关人士告诉记者,广州国际金融城规划方案只有启动区确定了,但红专厂并不在启动区范围内。目前该地块究竟将如何改造尚未确定。天河区政府一位负责人表示:红专厂不会关闭,而是另选它址搬迁。作为创意产业园区,广州将扶持其发展。(南方日报3月25日报道)
创建于2009年广州红专厂创意园,他们的努力目标是,把红专厂建设成为一个以国际标准定义的集设计、艺术、文化及生活的创意区,形成文化产业的综合体,是城市商务区中的艺术中心区,成为广州城市文化表达的窗口和人文精神的境地。2011年红专厂在北京798设立了分支机构,对弘扬岭南文化做出贡献。经过几年的努力,红专厂创意园距离自己的目标越来越近了。创意园尊重旧建筑历史文化,同时与当代城市发展需求相结合,既保留了城市的记忆,又实现了现代文化、艺术交流活动与市民生活的互动,创造出一个艺术、人文、时尚、休闲的新都市空间。
笔者历来反对广东或者广州是文化沙漠的说法,因为在这块土地上同样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但是,如果从文化品牌这个角度看,说文化沙漠也不是没有道理的,广州还真没有什么能拿的出手的文化品牌。幸好,广州的文化人没有闲着,他们也在为这块土地建设文化“大厦”而努力耕耘着。红专厂就是广州文化人的典型代表,自成立以来,红专厂吸引了国内外知名的画廊、设计工作室、艺术展示空间、艺术家工作室、媒体、学术基地、艺术机构、时尚店铺、康乐俱乐部、特色餐厅及咖啡店等创意产业机构的进驻,成为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文化创意产业区。在业界,已经有一定的名气,大有北有798,南有红专厂之势。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正在蒸蒸日上的红专厂创意园,当下正面临着去留问题。政府为在天河建金融城,计划要搬迁红专厂。天河区政府表示,要为它另选地方,扶持发展。但是,一个文化品牌的成长,就像一棵树,要有合适的气候、温度、湿度、阳光、土壤等等生长环境,才可以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才能从小苗长成参天大树。文化品牌的成长也一样,是有一定的生长环境的,脱离了生长环境,它就无法生长,很可能会萧条、消亡。红专厂之所以能有今天,与它所处的地理位置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红专厂创意园,更多的原因正是政府没有关注,它在一个比较自由的环境中成长,如果政府刻意扶持,它未必能有今天的规模和影响力,更不要说政府为了搞金融城而让它搬迁,可能对红专厂是致使一击,很可能会伤了元气,从此一蹶不振。
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刚一上任就非常重视文化建设,他在对广州进行考察调研时认为,广东还没有形成影响全国、辐射全国的新岭南文化,要求广州发展新岭南文化,打造新岭南文化中心。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浸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建设和发展都离不开文化,没有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是没有意义的,是经不起历史的检验的。广州需要文化,一个红专厂创意园的搬迁,牵动着广大广州人的心,代表着广州人对文化深深的渴望。广州可以建设金融城,金融城里有一座创意园,更加显示金融城的文化内涵,保留红专厂,让金融城与创意园和谐相处,共同发展,乃是两全其美的好事。政府要顺应民意,不要为了建金融城就容不下红专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