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改善交通状况的几点建议
(2012-11-01 16:29:12)
标签:
交通运输广州公务车私家车交通状况杂谈 |
分类: 时事评论 |
对改善交通状况的几点建议
近日,广州市交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制完成了《系统改善广州中心城区交通状况的一揽子工作措施》(征求意见稿),概述了广州交通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工作思路、工作目标和系统改善的措施。其中,关于系统改善措施中提出了“建、增、管、际”四字方针,并围绕这四字方针,形成了30条的改善措施,并予以全文公布在媒体上,供全体市民提意见和建议。
从30条措施看,所谓建,就是抓好规划建设,疏解中心城区部分功能,适度降低人口密度;所谓增,就是增强交通服务功能,提升交通运行效率;所谓管,就是加强交通管理和现场疏导,开展交通拥堵治理;所谓限,就是实施组合措施调控,促进可持续发展。如果说要提意见和建议,那就增加三个字,一是降,二是拼,三是留。首先说“降”,所谓降就是降低公务车数量,最大限度地减少公务车数量。人们看到,在广州市的交通拥堵整治中,除了开始的时候曾提到限制公务车外,在后来的治堵文件中都选择性遗忘,不再提公务车,这种几限私家车不限公务车的治堵措施,难免留给市民一种“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印象。因此,广州应当发扬一贯的改革排头兵的精神,为公务车的使用制定规则,使公车治理从政策治理走向法律治理,依法治公车,把广大市民监督公车有法可依。
其次是“拼”,就是拼车,允许市民拼车上下班,从而减少私家车的出行。私家车数量增加,从交通上看是增加了拥堵,但换一个角度看,说明市民的收入增加了、生活水平提高了,生活质量提升了。私家车之所以用于上下班,关键是公共交通无法满足市民出行的需要,而不是市民愿意这样。众所周知,公共交通并没有达到“安全、方便、快捷、舒适、便宜”。在公共交通一时难以满足市民出行的情况下,一味地限制私家车的出行,并不是最好的办法。可以制定拼车出行的规则,积极鼓励市民拼车出行,在出行人数不变的情况下,减少私家车的出行数量。让私家车回归休闲旅游工具,而不是上下班的交通工具。
最后是“留”,就是鼓励有条件在家办公的人员尽量留在家里办公,减少出行人数。现在是信息网络时代,有很多的工作可以在电脑上完成,然后通过网络送达到领导或者客户手中,完全可以在家里的电脑上完成,没有必要非要去上班,到办公室里完成这些工作。在家办公,一方面可以减少人员的出行,减轻公交压力,减少个人交通费用,同时,也减少了机关和公司的费用,可以说是一举多得。家庭办公,在发达国家已经是一个潮流,也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可行的办法,拿来用就是,不用再摸着石头过河了。
当前,中国进入了汽车时代,势不可挡。无论是市民、政府面对迅速到来的汽车时代,有些措手不及,手足无措,这是可以理解的。如何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世界难题,应该把握一个原则,那就是治理交通拥堵,不仅仅是为了交通顺畅,更是要让市民们感觉心里顺畅,让市民满意,让市民增加幸福感,只有把握好这样的原则,锁定这样的治堵目标,才能找到治堵的适当方法,最终改善交通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