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教不说方言,文化何处安身?

(2012-05-14 16:38:33)
标签:

广州

上海

文化

苏州话

方言

粤语

普通话

杂谈

分类: 时事评论

近日,关于冼村小学的师生被禁止在校园里讲粤语的消息,在网上流传开来。据发帖人称,原因是校长认为“讲粤语的都是低素质的”。对此,该校校长郑惠回应,校园确实要求师生说普通话,但并非针对粤语,而是禁止所有方言;同时,郑惠表示绝对没有说过类似“低素质”的言论。(据南方都市报5月14日报道)

或许,推广普通话有很多法律上的支持,比如宪法、义务教育法、语言文字法,等等。社会的发展,各地方人员交流加快,都为推广普通话提供了现实的需要。但是在推广普通话的时候,我们都不要忘记方言的存在和作用,最主要的就是方言是文化的载体。中国地域辽阔,各地方言差异很大,各地文化的不同,就存在于不同的方言之中。比如,岭南文化,就是主要通过粤语来表达,如果没有粤语,就谈不上岭南文化。其他方言,也大致如此。比如齐鲁文化,就是用山东方言来表达。各地的戏剧,更是没有方言就无法表演。

对于方言现在遭受的危机,很多有识之士痛心疾首,奔走呼号,希望政府能重视方言的教育和传承。这里所说的重视,是指具体保护和传承方言的措施。当前,一些地方政府对方言的重视有了一些举措。比如上海,2007年,上海著名语言学家钱乃荣教授主持编写的《上海话大辞典》问世,最近,他参加了上海语委组织的“上海话语音采录工作”,在上海各个城区、郊县寻找说正宗上海话的人,采录留档,进行“城市声音的寻找,文化根系的挖掘”。钱教授指出,语音采录是一个很有意义的工作,它不仅保存了方言的语音,关键是这个方言和方言背后的文化怎么样让它继续像过去中华文化这个多元多彩传承下去。他认为,多元才能创新。

无独有偶,苏州市也采取措施加强方言的教学。今年2月25日,苏州市方言培训中心、苏州市职业大学方言教学中心揭牌暨首期苏州话师资培训班开放仪式举行,目的是要培养一支高素质的苏州方言师资队伍,让更多的青少年学生掌握一定的苏州方言知识,在一定的场合能使用流利的苏州方言,增进对美好苏州的归属感和对苏州文化的认同感。从今年起,苏州城区幼儿园在一些活动中,要安排学说苏州话的内容,并选择几所小学、初中和高中作为试点,利用综合实践课、班会课等,开设学说苏州话、讲好苏州话、苏州话欣赏等相关的课程。同时,面向公务员、服务行业从业人员等,特别是非苏州籍的人员,开设苏州话培训班,让他们了解苏州的语言文化,学会基本的苏州话。另外,北京今年两会期间也有政协委员提议在公立幼儿园开设北京方言课程,在义务教育阶段,加入选学科目北京乡土地理,以保护北京独有的文化。

当上海、苏州等地大力推进本地方言的保护和学习的时候,广州出现的冼村小学校长禁止老师和学生使用方言交流,就显得非常引人注目。在历次普通话与粤语之间关系的讨论中,省市党委和政府都坚决否认“推普废粤”,认为这是一个伪命题。是的,既然“推普废粤”是一个伪命题,那么就请省市教育主管部门,做一些实实在在保护和推广粤语方面的实事,特别是向上海、苏州等地学习,在幼儿园、中小学开设粤语课程,保护和传承好粤语,以促进岭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作为教育工作者,要认清普通话和方言的辩证关系,认清普通话和方言各自承载不同的功能,绝不能把推广普通话和学说方言对立起来。普通话和方言,只有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才能共同发展。如果不注重方言的保护和发展,普通话将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就会严重损害中华文化的多样性和多元性,文化也将会因为方言的衰落和消失而失去安身之所。从这一点上来说,不让老师和学生在学校说方言,绝非小事,不能等闲视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