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万庆涛
万庆涛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9,226
  • 关注人气:20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夯实文化根基,文化才能繁荣

(2012-02-13 17:01:05)
标签:

中国

苏州话

方言

北京话

普通话

粤语

文化

岭南文化

杂谈

分类: 时事评论

据人民网2月13日报道,苏州话保护有新进展,一套意向性的实施意见已经在市语委办形成,今年苏州就将启动苏州话保护及人员培训工程。这个工程非常详细和具可操作性,如果实施得好,必将促进苏州话的保护和复兴。同日,南方都市报报道,广州市副市长王东表示,应多想办法打造文化品牌。

世界上什么东西都有根基,文化也有根基。什么是文化的根基?语言文字就是文化的根基,脱离了语言文字,文化就成为无根之木,无源之水。中国文化的根基就是汉语言文字。同时,中国文化是由各地域文化,也就是不同方言文化汇聚起来的一个综合体。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没有各地的方言,就没有各地不同的文化,也就没有中国文化。

如果没有苏州话,我们听评弹可能完全没有味道。如果没有东北话,二人转也没有味道。如果没有粤语,人们不知道粤剧怎么唱。这就是所谓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可以说一方语言养育了一方文化。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各地人员的流动的加快,方言交流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一方面,操不同方言的人来到同一个地方,交流就需要普通话,这也是普通话的重要和主要功能,也正在越来越好地发挥着这样的功能。另一方面,当地方言受到冲击,这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特别是在国家大力推广普通话的语境之下,方言的传承与保护完全处于次要的地方,方言的衰落正在加速。

有鉴于此,有识之士被迫站出来,大声疾呼。但推广普通话和保护方言之间的严重失衡,并没有得到应有的纠正。很多少年儿童已经对母语方言感动陌生,有的会听不会说,有的会说但不地道,夹杂着普通话词语。到目前为止,如何保护方言这个文化的载体,除苏州市语委这个可行的方案外,笔者还没有发现各地有什么保护方言的具体措施。今年北京两会上,有政协委员提出要在公立幼儿园配置北京话老师,每周上一节北京话课程,鼓励北方人之间多用北京话交流。上海市语委和市教委采取保护上海语的措施是建立“建立上海话有声数据库”,但是这对方言的传承帮助不大。

反观广州乃至广东,对于粤语的保护并不是很给力。2010年,因某政协委员建议增加普通话节目引发了“推普废粤”风波,市政府及时给予回应,称“推普废粤”是一个伪命题。2011年12月19日,广东省政府通过《广东省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规定》,其中有广播电视方言播音要经过政府审批,这再次引发“推普废粤”的担忧,省相关部门负责人出面澄清,不会限制方言播音,并强调推广普通话和弘扬包括粤、潮、客等方言文化在内的岭南文化,都是政府要做的事情,所谓“推普废粤”从来就是一个伪命题,“废粤”不存在。

但是,到目前为止,人们仍然没有看到,政府如何让青少年儿童学习方言母语的具体措施,这也是为什么,一有方言问题出现,就会引发人们“废粤”联想和风波的原因。因此,广东省及广州市政府语委和教育厅局,必须拿出切实可行的保护方言的具体措施,才能消除人们对“推普废粤”的恐慌心理。特别是在党中央提出建设文化强国的情况下,方言这一地域文化的根基,必须提到就有的保护,必须要真正地夯实这一根基,才能谈得上打造文化品牌,才能谈得上弘扬岭南文化。否则,一切都是空中楼阁,一切都是空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