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编联防队员难解社会治安难题
(2011-11-14 16:51:25)
标签:
社会治安群防警察人口数量广州市政法委杂谈 |
分类: 时事评论 |
近日,广州市政法委召开媒体联谊座谈会,市委政法委副秘书长邓中文在会上透露,未来两年内,广州将推出16项创新社会综治管理项目,进一步促进广州治安好转。其中,“银盾”项目,即扩大辅警队伍的规模,整合群防群治队伍。由广州市综治办牵头,对全市联防队员按照统一招聘、统一培训、统一服装、统一装备、统一职责、统一管理和使用的模式进行整编,将联防队员统一改编为辅警,今后居(村)不再建立维护治安的联防队、治保队等群防群治力量。人数达12万到16万之间。
对于社会治安,解放后形成了一个传统,就是群防群治。群防群治是群众性、互助性自防自治活动的简称。具体说来,是指在各级党委.政府领导和专门机关指导下,群众自己组织起来,预防和治理违法犯罪活动,维护所在地区,或单位治安的一种活动,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原则。之所以有群防群治的传统,主要是弥补警察数量的不足。特别是随着我国流动人口的增加和向东部发达城市聚集,在促进东部地区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治安问题。
资料显示,欧美国家每10万人中警察数618人到158人不等,其中意大利552人、法国384人、德国304人、英国275人。美国为325人,加拿大为196人。亚洲国家中,日本为223人,新加坡387人,韩国365人,就连我国的香港地区也有196人,而中国内地每10万人才有警察130人,远远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甚至是世界最低水平。众所周知,我国的警察不是按照当地人口数量配置,而是按照当地户籍人口配置。这样以来,一些中心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警察数量远远无法满足维护社会治安的实际需要。于是,治安联防队员就出现了,因治安联防队员素质低,造成群体性事件的情况发生了。
目前,我国的流动人口已经达到2.21亿,按户籍人口配置警察数量的制度安排显然已经过时,急需进行按照实际人口数量配置警察的改革。政府已经注意到,用治安联防队员来维持社会治安出现了严重问题,各地也在积极想办法进行改革,如广州也在进行把治安联防队员收编为辅警的改革尝试。需要指出的是,无论辅警如何培训,都不可能达到警察的素质水平。一个明显的例子是,城管队伍公务员化,都没有解决经常与流动商贩发生冲突的问题,更何况辅警呢?由于辅警没有执法权,遇到问题还是要警察出面,这可能会错过突发情况的处置时机,带来不可估量的严重后果。
总之,收编联防队员,并不能真正解决由辅警引发的社会问题。解决社会治安问题,唯一正确的途径,就是对警察数量配置制度进行彻底的改革,确保警察队伍与实际人口成正比例增长,打破警察配置与户籍相联系的旧制度,参照外国及香港的警民比,扩大包括广州在内的各大城市的警察数量,提高出警率、见警率,才能维护好社会治安,才能给市民提供一个安全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