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光脚的不怕穿鞋的”辩

(2022-08-07 05:39:14)

          “光脚的不怕穿鞋的”辩 

 有句俗话常被一些人当作“弱势群体中人”的真理来宣扬,那就是:光脚的不怕穿鞋的。真如此吗?我不以为然,认为这说得不切实际,而且不合事理、不合逻辑,其实不过是势单力薄又自知理亏者的一句自欺欺人的壮胆的话,同时带有一点讹诈意味。

这句话倒是也常出自“名人”之口,但并未收进辞书,究是何义,我难免怀疑自己的理解有误,今天来公开发表议论了,为了慎重,就在百度上搜索,想按某个“公允的理解”来分析。结果发现有代表性的解释是:“‘光脚的不怕穿鞋的’是一句谚语。光脚的指那些一无所有的人,他们没有什么可失去的东西,也就无所顾虑,什么事情都敢于去做。‘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穿鞋的是指那些有地位有身份有财富的人,他们大多不敢做冒险出格的事情,做事得瞻前顾后,也就害怕‘光脚的’,光脚的拼起命来,往往会让穿鞋的付出更多。”

按上述解释,不仅“光脚的”和“穿鞋的”有了明确的界定,“怕”字的含义也清楚了,同时还交代了立论的根据:这里不是就双方的“衣着打扮”这个“体面问题”说事,谈论的乃是“是谁最担心自己的利益受损”这个大问题。所以这个解释同时是做论证,这个论证则似乎显得很有道理:“光脚的”是“一无所有的人”,即已经没有什么利益可损者的比喻说法、代名词,所以这句话做的判断是:两人“因故”斗了起来,必是已经拥有更多利益的一方更怕“这一斗”的结果是自己赢得了“一点面子”却失去了“很多里子”即更多的实际利益,于是加以权衡,最后决定让步。因为一般地说,谁也不愿利益受损,故而争斗双方的“地位、身份、财富”若是极不“对等”,其中一方简直没有什么可失去的东西了,他就会毫无顾虑,无所畏惧,敢于“把斗争进行到底”了:这样,最后胜利当然一定属于他了。——这道理不明摆着吗?

但我以为,只要深思一下,你就会觉得上述说法不切实际,根据不足:

 

大而言之,无论现实生活中,或者历史上,哪里不是“有地位有身份有财富的人”把持社会资源,同时掌握着话语权,因而总是他们在欺压“一无所有的人”,亦即“光脚的”?难道竟是相反的情况?既如此,“穿鞋的”和“光脚的”二者之间的关系,一般地说,无疑是后者怕前者,哪会相反呢?要是“光脚的不怕穿鞋的”作为一般命题能够成立,还会有几千年的“人压迫人”的社会,而且压迫者无论中外都是“有地位有身份有财富的人”吗?——足见这个说法简直“荒诞不经”!

是的,“民可载舟,亦可覆舟”,这也是公认的真理,而这话换言之,就是“有地位有身份有财富的人”也有 “怕”人民亦即没地位没身份没财富的“光脚者”的一面,他们中的聪明者定能认识到和自觉地运用这个真理行事的;这真理用老子的话表达,就是“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可能有人想拿这两句名言来反驳我,为“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命题作辩护,证明这句话“至少在特定的、局部的情况下”不失为真理。但我要先行提请想做这种驳难的人注意:不要混淆概念,你准备征引的这两句话中所说的“民”,乃是集合概念,即是指谓作为总体的“民众”,而不是指其中的任何个人,不是指哪一个“光脚者”,而你所谓的“光脚者”,不正是个人吗?难道是“团伙”、“民众”?是的,你定能举出一些个例,说明事实上存在着 “光脚的不怕穿鞋的”这种情况,而且他取得了胜利,即他的争斗对手“穿鞋者”最后向他让步了。但我又要提请注意:规律不是能够用举例来证明的,你要是声言“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就是把这句陈述个别特例的话当作一条规律来宣扬了,实际上你是故意“忽略”了:这里要举例也即作“指证”的话,无疑是反例,即“光脚的怕穿鞋的”,要多得多,并且同你举出的“正例”简直不成比例。惟其如此,才总是“光脚的”被“穿鞋的”欺压了几十几百年之后,才会出现前者团结起来成为“斗的一方”(即上述两句名言中说的、让统治者感到畏惧的“民”)的社会局面。——这才是历史事实,历史的经验和教训。

回过头来想。试问:光脚的,即一个人成了“一无所有的人”之后,就真地“无所顾虑,什么事情都敢于去做”了吗?质言之,他在同“有地位有身份有财富的人”的争斗中就敢于不择手段,无所不用其极了吗?回答理当是否定的。这,你只要追问一下他做这个争斗究竟是为了什么,就明白了:他决不会是“为斗而斗”,即仅仅是为了保住和显示他作为“光脚者”的“志气”和“优势”,才一直不选择退让而是选择坚决斗下去的:换言之,他一定另有目的,否则就不合“斗”的事理和逻辑了。 因为“同人争斗”乃是“意志行为”,不是“本能活动”,换言之就是只会是手段,绝不会就是目的。这就表明,他至少还留存有一点他还没有失去和不愿失去的东西,他是为了保住或者夺回那东西,才感到必须“斗”,决心“斗到底”的。可见他并非真是“一无所有的人”,你说他“一无所有”,当是着眼于他的地位、身份、财富比之于他的“争斗对手”少得太多了,简直“不成比例”,以致于不经意地或有意地夸大其词了。再细究一下,你更会承认,他想争得的、不愿失去的“东西”,一定也是“地位、身份、财富”;就是说,这三者也是他的向往、期盼、追求,此外并无别的、高尚一点的动机与目的。——这样,从“光脚者”进行争斗的“初心”与目的看,他同他的对手“穿鞋者”的区别,说白了,该归结为“未争得地位、身份、财富的人”,同已经获得这三样“好东西”的人之间的区别。所以,把二者相争的时间拉长一点,即从造成当前这“现实局面”的原因来说,二者实际上是在争地位、身份、财富的斗争中的“失败者”与“获胜者”之间的区别。既如此,把“光脚的不怕穿鞋的”作为一般命题提出来,不等于一般地宣称“失败者不怕获胜者”, 反过来,就是“获胜者必定害怕失败者”吗?这不完全违背人们心中的“事理”,不合思维的逻辑,简直荒谬吗?

换一条思路,更能简捷地达到上述结论。试问,光脚的人冀望自己有朝一日“发展为”、“上升为”穿鞋的人吗?这问题的回答则理当是肯定的了:谁会愿意自己长期地甚或一生都是一个“光脚者”呢?保有“不怕有地位有身份有财富的人”这种“大无畏的精神和豪迈的气概”,其本身不会给人带来快乐,不会是“幸福感的要素”呀!惟其如此,“光脚”才决不会是“与人争斗”的动因和目的。——可见“光脚的不怕穿鞋的”作为命题,乃是一个自相矛盾的说法,一个假命题,是自欺欺人,即是明知自己理亏,感到心虚,于是用这个说法来给自己壮胆的话。所以本质上属于“耍无赖的话”,是不配称为“谚语”的。

“光脚的不怕穿鞋的”辩但对于“光脚的不怕穿鞋的”这句话也不能分析到这里就完了:既然确实存在光脚者不怕穿鞋者的这种现象的个例,那就还应该追问那些“个例”又是怎样造成的。——注意:这种个例可称为“规律的反例”,就其“绝对量”而言,往往远不止只有可数的几个,因为“规律”总是表现为“趋势”,并不排斥反例的存在。所以,指出、证明了“光脚的不怕穿鞋的”是个假命题之后,我要作两点补充:。

一, 只要不是把“光脚的不怕穿鞋的”这句话作为一般规律来宣扬,而是作为对于相关规律的补充,即是作为给规律的“反例”来陈述,那是可以的,甚或是必要的。但必须说明;这句话不是出于近乎“无赖”的“光脚者”之口,而是“有见识者”给予“穿鞋者”的忠告:提示他们遭遇“光脚者”的纠缠时,不要对后者的无理取闹整治得过分了,以免他“狗急跳墙”,结果酿成本可避免的乱子,最后反而要花费更多“成本”去处置。这原因是:“光脚者”本来也只是想通过“取闹一下”捞到一点小利益,挣回一点小面子,而“穿鞋者”满足他的这两个要求,正好显示了自己作为“穿鞋者”的身份,特别是器量,即所谓的“君子品格”、“绅士风度”;因此,“穿鞋者”这样处置,事情就会到此为止。这无疑是“‘穿鞋者’与‘光脚者’之斗”的“双赢”方式:足见让争斗结果为“双赢”,乃是处理人际关系矛盾的最佳途径。从理论上说,这方式最符合“中庸”也即“中道”原则,真君子、真绅士必是这样处理的。所以孔子说:“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论语·泰伯》)。——注意:这里不宜使用“谁怕谁”的“怕”字,硬要使用,就不是“惧怕”义,而是“担心”的意思,且是指的担心自己没有掌握好“适度原则”,以致花了过多的成本。

二,因此可以说;“光脚的不怕穿鞋的”这句俗话,同有个时期中国的另一句俗话“出门遇到兵,有理说不清”一样,其实在内容是对“穿鞋者”做警告,教他预防“光脚者”狗急跳墙,提示他不要与之一般见识,应该以“君子风度”处之。因此,是内含对“光脚者”的轻蔑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