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解说(11·13)
(2022-06-18 16:34:35)11·13
孟子曰:“拱把之桐梓,人苟欲生之,皆知所以养之者;至于身,而不知所以养之者。岂爱身不若桐梓哉?弗思甚也。”
【解说】
1、本章是先提出一个问题:人们都懂得,对于才长到一两把粗的小桐树、梓树,如果希望它继续长大,就得知道怎样去培育它,可对于作为人的自身,却不知道要培养;那么,是不是要说人爱自己不如爱桐树梓树呢?注意: “拱把”,赵岐的解释是:“拱,合两手也;把,以一手把之也。此言树之尚小。”我认同这个解释,只是要做个补充:以桐树梓树设喻,当是因为这两种树比较金贵。“身”有指谓自身、自己的意思。——接着用“弗思甚也”四字作答,自是针对前面的设问句蕴含的否定回答而发,所以这四字展开来说是:这乃是因为人们根本没有提出过自己作为人的人格水平是否可以和应该提高的问题,也就没有加以思考,更谈不上有这方面的知识了;一言以蔽之:人们没有思考过自身发展的问题。
2、本章的主旨意意思又是什么?——我的回答是:劝人注重“养身”,也即提高做人的自觉性,自觉地争取成为一个有较高道德人格水平的人,一个在任何人面前都无愧意的人;换言之,一个高尚的人,真正的人。这可能是针对在上一章中受到“心不若人,则不知恶,此之谓不知类也”批评的人而发,但当然也具有普遍意义。
【辩析】
1、本章“至于身”以后几句,《杨著》的译文是:“至于本人,却不晓得如何去培养,难道爱自己还不及爱桐树梓树吗?真是太不动用脑筋了。”——就我所见,注家们都将末句理解为“太不动用脑筋了”这样的意思。
2、蒙培元说:“孟子这里所说的‘身’,不仅仅是指身体,而是包括身体和心性在内的完整的生命;而这里说的‘养’,主要是指外部条件和环境,这正是用‘养树’比喻‘养身’的用意所在。”——认可我对本章主旨的理解,就该说蒙先生这个理解很不准确,很不中肯。
【译文】
孟子说:“对于才长到一两把粗的小桐树、梓树,人尽皆知:如果希望它继续长大,就得去好好培育它;可对于作为人的自身,人们却不知道应该加以培养。那么,是不是要说人爱自己还不如爱桐树梓树呢?(当然不是如此)足见人们对于自身发展的问题太不关心,以至于根本不予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