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解说(8·30)
(2022-05-19 16:52:15)8·30
公都子曰:“匡章,通国皆称不孝焉。夫子与之游,又从而礼貌之,敢问何也?”
孟子曰:“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
奕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很,以危父母,五不孝也。章子有一于是乎?夫章子,子父责善而不相遇也。责善,朋友之道也。父子责善,贼恩之大者。夫章子,岂不欲有夫妻子母之属哉?为得罪于父,不得近,出妻屏子,终身不养焉。其设心以为不若是,是则罪之大者。是则章子已矣。”
【解说】
1、公都之的问话要注意:“通国”即全国(“通”有“整个”的义项);“游”通“遊”,交往义;“从”是及物动词,“而”相当于“并且”。——“夫子”自是指孟子,据此可以推想:公都之大概是孟子的学生。
2、孟子的回答,讲五种不孝表现的部分要注意:三个“父母之养”都可改写为“养父母”:这个“养”字是赡养义。“惰其四支”的“支”字同“肢”,“惰”字用作及物动词了。“博弈好饮酒”句应读作“好博弈、饮酒”。“货财”是同义联合结构的合词:“货”指财物;“私妻子”的“私”字是偏袒义。“从耳目之欲”的“从”字是借作“纵”;“以为父母戮”句的“以为”,可译作“致使”(“以”字相当于“此”,“为”字相当于“使”),“戮”是“耻辱”义。——“好勇斗很”的“很”通“狠”,“以危父母”应是“以致让父母担忧害怕”的意思。
3、后面部分要注意:“责善”是责求、劝勉别人提高品德修养的意思;“不相遇”是说相互不投契,有了隔阂。“贼恩”的“贼”是伤害、损害义,“恩”是从恩惠义引申来的“亲情”的意思。“夫章子岂不欲有”句中的“属”字是聚集、团聚义;“不得近”是说“(因此)相互不能亲近了”。“出妻”和“屏子”都是动宾结构:“出”是赶出义,“屏”是指“屏障”,用作动词了。“其设心”句是说:他(那样做)的想法是:要是不那样做(“不若是”),那就过错更大了。——末句无疑是发“赞叹性感慨”,句尾用“已矣”,我以为只是为了加强这个感叹,即“已”字同“矣”。
【辩析】
【译文】
公都子说:“(齐国的)匡章,国人都说他不孝,您却同他交往,还对他很客气,请问这是为什么?”
孟子说:“世俗所说的不孝,有五种情况。四体不勤,不赡养父母,此其一;只爱下棋喝酒等玩乐之事,不赡养父母,此其二;太爱钱财,偏爱老婆子女,不赡养父母,此其三;放纵自己的耳目之欲,以致让父母蒙受耻辱,此其四;逞勇敢好斗殴,以致让父母为他担惊受怕,此其五。章子有这五条中的任何一条吗?章子不过是因为责求父亲从善而被父亲疏远了啊!劝勉从善,这只是朋友之间的相处之道,用于父子之间,那是最容易伤害父子感情的。章子难道不想夫妻母子团聚吗?只因得罪了父亲,再也不能和父亲在一起了,就把妻子赶出家门,把儿子也放逐到远方,终身都不让他们侍奉自己了;他是这样想的:不如此的话,他的罪过就更大了。这就是章子的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