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解说(6·2)
(2022-04-02 19:36:38)6·2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解说】
这一章是孟子的最有名的名句的“诞生地”。
1、景春、公孙衍、张仪都是孟子的同代人,当时著名的大政治家,三人的观点、主张基本相同,又都颇为得志,取得了秦王的信任,为秦王的霸业卖力,对当时各国诸侯来说,则是炙手可热的人物。这一天,景春大概是为了炫耀他自己的威名,就向孟子夸赞他的两个同道。注意:“一怒”的“一”就是上章“今一见之”句中的“一”,故可译作“只要”;“诸侯”必是指当时除秦国外的各国的君主,足见他们仗着秦国的国威是何等的嚣张;“安居”与“一怒”对举,自是说他们保持冷静的时候,“熄”是借作“息”,安宁、安定义)。——他说的并非不合事实,但当然重在以此声言:大丈夫的标准应是看他的“威力”是否达到了足以叱咤风云的水平;所以他向尚未得志的孟子说这个意思,无疑带有讥讽孟子的用心,聪明、敏感的孟子会作这种揣度,更是必然的。
2、孟子果然头一句就反驳和质问景春说:这种人怎么能称为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吧?接着就用礼制的规定所体现的精神,说明大丈夫的品性、表现应该是怎样的。这当然是反唇相讥,指出景春不懂“礼”,根本不知“大丈夫”是怎样的人却来发议论。——“丈夫之冠也”至“妾夫之道也”之间的11句,是“过渡性文字”,接下就先用5句话对“真正的大丈夫”作描述,然后用3句话概括出大丈夫的“人格精神品位”,最后说“此之谓大丈夫”:真把景春驳斥得“体无完肤”了,而且这驳斥本身就显示了“浩然之气”,真正的“大丈夫气概”。
3、补作解释:上面提及的“11句”中说的“冠”,是指男子到二十岁时举行的“加冠礼”,这个仪式意味着“受冠者”此后将被人们当作“男子汉”来对待了。“父命之”的解释有多种,较可信的说法是:这个仪式上,父亲或其他长辈要对“受冠者”进行一番关于如何作“大丈夫”的训导。“往送之门”和“往之女家”的“之”字是借作“至”,“女”同“汝”; “夫子”指丈夫; “以顺为正”的“正”是名词,指“标准”、“准则”。“天下之广居”是喻指“仁”,“天下之正位”是喻指“礼”。“与民由之”的“由”是动词,即是3·9章末句“君子不由也”的“由”,遵从、践履义,“之”是复指前句中的“大道”。——三个“不能”句中的动词应都是及物动词,潜在的宾语应依次是“其心”、“其志”、“其节”;所以“淫”字相当于“乱”(《管子·小匡》:“男女不淫。”尹知章注:“淫,乱杂也。”)。不过我以为,这三句话很好懂,不必翻译,且任何译文都没有原文来得气势磅礴,铿锵有力,大义凛然:可以把这三句话看作“孟子精神”或“孟子人格”的最为完美的表达。愿这个“精神”、这种“人格”能在我中华大地发扬光大,成为“中国人的精神”,中国人的普遍性格。
【辩析】
1、对大丈夫作描述的三个“天下”句,《杨著》在注中说:“朱熹《集注》云:‘广居,仁也;正位,礼也;大道,义也。’ 按之《论语》‘立于礼’、《孟子》‘居仁由义’(13·33)‘仁,人之安宅也’(3·7又7·10)、‘义,人路也’(11·11)诸语,《集注》所释,最能探得《孟子》本旨。”——我认同这个理解。
2、表达孟子精神、孟子人格的三个“不能”句,自然也是对于孟子的“浩然之气”的描述,即讲的是“浩然之气”如何“塞于天地之间”。关于浩然之气“塞于天地之间”的问题,历来说解甚多,有的人还故凿高深,论述得非常神秘。在这问题上,我以为《评传》作者的这个意见最为可取:“孟子论气的主体是人而不是气。” 所以他认定:“‘塞于天地之间’不是说‘浩然之气可以充满天地之间’,而是说‘具有了浩然之气的人可以立于天地之间’。”“浩然之气是以道德之善为基础,集勇气、志气、豪气于一身的一种精神气质,或者说,浩然之气是以内在道德之善作支撑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至大至刚的精神力量。”——所以我认为,这一章是对讲浩然之气的3·2章的补充,即是具体展示具有浩然之气的人的品性、志向、节操。
【译文】
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他们一发怒,诸侯就害怕,他们安居家中,天下就太平无事。”
孟子说:“这哪能算是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行加冠礼时,父亲训导他;女子出嫁时,母亲训导她,送她到门口,告诫说:‘到了夫家,一定要待人恭敬,做事谨慎,不要违背丈夫的心意行事;要把顺从当作基本原则,看作妇道人家应予遵循的道理。’(公孙衍和张仪两人,在秦王面前是像妇人一样的。真正的大丈夫是)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面,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面,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面;能实现理想时,就带领民众一起践行大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坚持礼的原则行事。因此,他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这样的人才叫作大丈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