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鬼谷子·揣篇第七》篇解说(7·2)

(2021-02-18 17:00:05)

7·2

何谓量权?曰:度于大小,谋于众寡;称货财有无之数,料人民多少,饶乏、有余不足几何;辨地形之险易,孰利孰害,谋虑孰长孰短;揆君臣之亲疏,孰贤孰不肖;与宾客之智慧,孰多孰少;观天时之祸福,孰吉孰凶,诸侯之交孰用孰不用,百姓之心去就变化,孰安孰危,孰好孰憎,反侧孰辨:能知此者,是谓量权。

 

【解说】

1、这段话是对本篇头句说的“量天下之权”做个说明,但不过是详尽地罗列必须“量”的内容、项目,所以对于我们来说只是提供了一点“历史资料”,没有太大意义了。——本篇是论说如何“揣”君主之情,本不必涉及“量”国情的,由于君主之“情”的内容一定多半同“量国情”相关,所以也就“顺带”写了这一段话。

2、就读懂这段文章来说,则需知道:量、度、谋、称、料、辨、揆、与、观这些动词在这里是用作同义词或近义词的,大多可以互换,所以都是“量”,也就不必追问“差别何在”(“与”大概是借作“预”,预测义)。“人民”指指人口总数,“饶乏、有余不足几何”的意思是:生活富裕的和贫穷的,也即自给有余的和自给不足的各有多少:“饶”就是“有余”,“乏”就是“不足”。“谋虑孰长孰短”句的“谋虑”是名词,指谓当时的策士(他们以有谋略会考虑问题见长,并以帮人出谋划策为生,故这样称呼他们),所以“孰长孰短”乃是“谁强些谁弱些”的意思。“观天时之祸福,孰吉孰凶”应是说:观察天象,判定气候变化趋势,预测何时对何地有利或不利。“诸侯之交,孰用孰不用”是说:诸侯国之间的交往哪是合宜的哪是不合宜的(“用”是需要、合宜的意思。《韩非子·五蠹》:“故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于古不用于今也。”)——列举完后加一句“反侧孰辩”是说:还要从反面和侧面多方度量,务求分辨得深入、周到(这个“孰”字是借作“熟”,深入、周到义,即是“深思熟虑”这说法的“熟”。《吕氏春秋·察传》:“凡闻言必,其于人必验之以理。”)最后两句是呼应头句,表示“这问题讲完了”。注意:其中“知”字是识别义(5·3中“审其意,知其所好恶”句中的“知”),故这两句的准确翻译是:能够识别这些,就算是“量权”(量得周到)了。

 

辩析

这几句话,注家们的理解不会有错,译文的措辞可能多有不同,但不必计较。——《许注》将第二句“谋于众寡”翻译为“谋士的多少”,可能是误把“于”字当成“士”字了。《郑译》将末句翻译为“能知道这些,才叫作能把握天下政治形势的变化”,也只能说是“翻译得不到位”。

 

【译文】

 

什么叫“量权”?简言之就是度量国土的大小,计量物产的多少,估算财富已有多少和不足多少,统计全国人口数量,以及生活富裕的和贫穷的也即自给有余的与自给不足的各占多少,弄清各方土地的贫瘠情况,哪里有利于农耕,哪里不利于农耕,以及策士们谁优谁劣,了解君臣之间亲疏关系情况,哪个臣下贤明,哪个不肖;预测门客的智慧状况,智者多少,还要观察天象,判定气候变化趋势,预测何时对何地有利或不利,考察诸侯之间的关系哪是合宜的哪是不合宜的,以及各地民心所向,百姓是安居当地还是希望外流,欢迎什么和担心什么,喜好什么和憎恶什么。所有这些还要从反面和侧面多方度量,务求分辨得深入、周到。能够识别这些,就算是“量权”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