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5
[孔子继续说:]“且昔者桀杀关龙逢,纣杀王子比干:是皆修其身,以下伛拊人之民,以下拂其上者也,故其君因其修以挤之。是好名者也!
【解说】
1、想读懂这几句,首先要明确头两句是接着上文末句说的,即是举出从前两个类似的案例来(关龙逢是夏桀的贤臣,因尽臣下之诚而被夏桀斩首;比干是纣王的叔父,因忠谏而被纣王割心),说明你颜回好心不得好报死于昏君手下并不奇怪。——因此,这两句是个“独立的意群”,可以认为“昔者”后面省去了一个“有”。
2、后几句是说明第一二句所述“事件”的原因:第三句头上的“是”字是指代关逢龙和比干,全句(“是皆……者也”这个长句)意在告诉颜回:此二人就是同你一样的忠义之人;后句其实是说:就因为如此,他们才会被自己“尽忠的对象”处死(所以特意在“挤之”前加“因其修以”四字:“修”是上文说的“修其身”的缩略,“以”字相当于“而”,“挤”是陷害义)。——注意:①“修其身”是努力于修养德性的意思:这个“身”字是指(自身的)品德;②“以下”等于说“以臣下的身份”,“伛拊”是爱护的意思;③“人之民”即“人君的百姓”:“人”字可特指“人君”;④“拂”是违逆义;⑤“挤”是损伤的意思。
3、这一段仍然用“且”字引出,是因为可以说是申述“去不得”的最后一条理由。
【辩析】
这段话,我未见有人对开头两句的作用,亦即此二句同上下文的联系,作过注释和讨论,《今注》和《方注》不是例外。前三句,《今注》的译文是:“从前桀杀关逢龙,纣杀王子比干,都是因为他们修身蓄德以在下的地位爱抚人君的民众……”《方注》的几无区别。——这样翻译似乎不错,但明显没有交代出孔子说头两句的意图,前头不加承接上文的话,后面用“是因为”引出第三句,给人的印象就好像这里要讨论的问题,本来就是夏桀杀关逢龙和商纣杀王子比干的原因。这,是否说明译者对原文的理解“不到位”?
【译文】
[孔子继续说:]“(其实,昏君处死进谏的忠义之士,是有先例的,如)夏桀之诛杀关逢龙,商纣之诛杀王子比干:关逢龙和比干两位都努力于德性修养,常以臣下的身份去关爱人君的百姓,又敢于以居下位者的地位违逆居上位者君主的意志而诤谏之,所以君主会因为他们执著于修身而除掉他们。这就是追求好名声的人的下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