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天运篇》解说(7-3)
(2017-09-25 19:29:49)
7·3北门成问于黄帝曰:“帝张《咸池》之乐于洞庭之野,吾始闻之惧,复闻之怠,卒闻之而惑:荡荡默默,乃不自得。”
帝曰:“汝殆其然哉!吾奏之以人,徽之以天,行之以礼义,建之以大清。夫至乐者,先应之以人事,顺之以天理,行之以五德,应之以自然,然后调理四时,太和万物。四时迭起,万物循生;一盛一衰,文武伦经;一清一浊,阴阳调和,流光其声;蛰虫始作,吾惊之以雷霆。其卒无尾,其始无首;一死一生,一偾一起;所常无穷,而一不可待。汝故惧也。
“吾又奏之以阴阳之和,烛之以日月之明。其声能短能长,能柔能刚;变化齐一,不主故常;在谷满谷,在阬满阬;涂郤守神,以物为量。其声挥绰,其名高明。是故鬼神守其幽,日月星辰行其纪。吾止之于有穷,流之于无止。予欲虑之而不能知也,望之而不能见也,逐之而不能及也;傥然立于四虚之道,倚于槁梧而吟。目知穷乎所欲见,力屈乎所欲逐,吾既不及已夫!形充空虚,乃至委蛇。汝委蛇,故怠。
【解说】
1、北门成问话中的“咸池”是一个乐曲名;“张”字本有“拉弓弦”的义项,这里受宾语的影响,自然是“演奏”的意思了;一般认为,“洞庭之野”不是地名,而是指谓荒漠之地,我则以为这无需追究;末尾的“荡荡默默,乃不自得”,从皇帝最后几句话可知,乃是陈述开始进入“道境”的人的自我感觉,只是北门成这时候对此还没有“自知之明”,所以他正主要是针对这一点而向皇帝发问的。——从开头是说“问”于皇帝看,北门成最后当说一句“此何故也”之类的话,古人“惜墨如金”,就省略了。
2、皇帝说的头句话,是对北门成所说完全符合他的预料和期望发感慨,意思是:你当然会产生这些感觉。接下四句则很难懂,我只敢肯定,那是总述他演奏《咸池》之乐时自己思想情感生发变换的根据,同时也就是说明“你必然如此感觉”的原因,即:是“我”把自己的思想情感表现为乐声和相应的“声象”了,以致感染了你,在你身上引起了共鸣。因此,接下他就具体地细述他演奏时思想情感变化的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自然同北门成上面述及的他的感觉变换顺序相一致,所以每一阶段他都用“汝故惧(怠、惑)”这样的话作结(末段结语中的“而”字通“汝”)。——这四句结语中的动词,“奏”字好懂;“徽”字,有人说是借作“挥”,义同“奏”,但一般认为是“徵”字之误,征引义;“行”和“建”是什么意思呢?四个“以字结构”该怎样理解?“太清”到底指什么?就谁都说不明白了。所以不管哪个注家给出的译文都是“猜译”。又,头句中的“殆”字是表示肯定的副词,“其然”等于说“你刚才说的这样”,句中没有动词,但在这具体语境中,句义却清楚明白:这是古代汉语的大特点,把能省的词语都省去了,你还不可以说它有语病。
【辨析】
1、北门成最后说的“荡荡默默,乃不自得”句,《今注》翻译为:“心神恍惚,把握不住自己。”这译文比较切近原文字面义,但明显是误译:从皇帝后来作的解释可知,这两句乃是描述开始进入“道境”了的人的自我感觉,原文作者当不会用这种“不屑”的口吻表达的。——《方注》这两句的译文是:“茫然无知,竟然进入了物我俱忘的境界。”这译文说明译者体认到了这两句的真意,但作为翻译也是误译:不仅两句的语气不协调(前贬后褒),更要紧的是:“物我俱忘”乃是谈论“道境”的用语,北门成正是不明白自己被引入到道境了才“问于皇帝”的,他怎么会这样陈述他的感觉呢?
2、皇帝说的头句话,《今注》和《方注》的译文分别是:“你可能会那样吧”“你大概会如此吧”。这说明:两位译者都以为“殆”字在这里是表示推测、猜度,没想到这个字还可以表示肯定,否则的话,就会多条思路、多个“心眼”,从而达到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和翻译:请读者想想,我对这句话的上述解读是否比较中肯?从两书的译文看得出这是皇帝对自己演奏的成功发感慨吗?反过来,他们要是体认到了下文其实是论证“汝惧”“汝怠”“汝惑”的必然性,还会把“殆”字译作“可能”或“大概”吗?
最后几句总结性的话,《今注》的译文是:“这种乐章,开始时感到惊惧,惊惧便以为是祸患,我又演奏使人心情松弛的音调,心情松弛,所以惊惧之情遁灭终于觉得迷惑,迷惑才淳和无积,心灵淳和无积才合于道,到达这种境地,可与道会通融合。”——《方注》的是:“这种音乐,开始是令人惧怕,一惧怕就好像有鬼祟。我又奏起令人懈怠的乐声,一懈怠精神就好像要离去;最后令人感到迷惑,迷惑就会情识俱灭,同于愚痴;进入愚的境界,就与自然无为的天道接近,天道就可以与之俱合了。”
北门成问黄帝说:“你在广漠的原野上演奏咸池乐曲,我开头听是感到惊惧,后来倒是逐渐松弛下来了,可听到最后,却迷迷糊糊,觉得一切混混沌沌,我也不像是我自己了。[这是为什么?]”
黄帝说:“你当然会依次产生这些感觉呀的。要知道,我是因循着人之常情来演奏这个乐曲的,同时参照自然法则,表现出礼义的要求,让一切都建立在天道的基础上。因此,我让乐音和声象开始时给人以四季更替、万物继生,盛衰有致、生杀有序的强烈印象,并且是清浊有别,阴阳调和,声光交流的。例如,冬眠的虫豸刚一开始活动,我就让雷霆大作,使它们统统惊起,以致它们有卒而无尾,有始而无首,刚死刚生,即倒即起,并且这是恒常情况,没有任何例外。这样,你自然会感到惊恐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