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庄子·天下篇》解说(5-16)

(2017-06-29 18:08:24)

 

5·16门无鬼与赤张满稽观于武王之师赤张满稽曰:不及有虞氏乎故离此患也。门无鬼曰:天下均治而有虞氏治之邪其乱而后治之与?

赤张满稽曰:天下均治之为愿,而何计以有虞氏为!有虞氏之药疡也,秃而施髢,病而求医。孝子操药以脩慈父,其色燋然,圣人羞之。至德之世,不尚贤,不使能;上如标枝,民如野鹿;端正而不知以为义,相爱而不知以为仁,实而不知以为忠,当而不知以为信,蠢动而相使,不以为赐。是故行而无迹,事而无传。

 

【解说】

1、这个寓言的重点,落在后面描述“至德之世”的那段话,但正是那段话很好懂,前文则交代不明的句子

赤张满稽说的“不及有虞氏乎!故离此患也”两句理当有主语的,但是谁?我的理解:这两句是赤张满稽观武王之师时发的感想,即是对周武王的批评,故必是以“周武王”主语而未予说出,后句的“离”字前略去了“使这样的字样——“武王之师”是指武王讨伐商纣王的队,”,“此患”是指这场讨伐国君的内战”将给国家、民众造成的灾祸。

接下门无鬼说的两句话究是何义?我以为,这是因为他听出了,赤张满稽刚才那两句话蕴含一个意思:有虞氏(虞舜)接替唐尧当君主治天下未曾使用暴力,未让天下人“罹患”,所以武王“不及有虞氏”;但他又有个“主见”:虞舜是“治世接君位”,武王是“乱世夺君位”,二者简直不能比较;于是他说了这两句话。据此可知,他这话带有质疑和反驳的性质,意思是:是天下到处都太平了(“均治”)虞舜才(当上君主)开始施治呀!难道是天下先就大乱了,后来才由他“治”为治世的吗?——我这理解的训诂根据是:前句中的“而”字相当于“才”,末尾的“邪”字相当于“也”,表示肯定的语气;后句的“其”字是表示反诘的语气词,句末的“与”字是配合“其”字表示疑问兼感叹的语气。又,前句的“而”字之后理当还有个“有”字的,因下面必须有个“有”字,就省略了。

接下赤张满稽说的一大篇话,句是什么意?我的理解是:这是回应门无鬼对他的反诘,指出仅仅凭着这无可怀疑两点一,天下“均治”时就用不着要人来“治”了;二,有事实上做天子即当过“治者”就该说有虞氏也“乱而后治”的由于这结论不言而喻,他又不想太刺激门无鬼,就没有明说了。——我的根据是:他前半句话中的“之”字是表示假设关系的连词,相当于“若”,故“之为愿”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如果属实的话”(“为愿”的“为”字是“为仁由己”的“为”,故“为愿”字面义是“体现出了愿望”);后半句则等于说:那还用得着请他有虞氏出来治天下吗?(句末的“为”字是疑问语气词)。

  因此,赤张满稽接下就转而申述虞舜治天下的特点意在虞舜“治法”倒是有其特点,那就是被治”造成痛苦,不治”(“无为”“治”这暗示了:他承认“治”意味着给“被治者”带来痛苦。请注意,这里全是“用比喻说话”:“药疡”“治乱”“药”字是用作动词,治疗义“疡”是特指外伤);秃而施髢说:谁秃头了,就给带上假发病而求医是说:谁病了,就帮他找医生,亦即他自己并不施治——他这是要说明,有虞氏虽然“治”了,但确实没有让天下“罹患”。

“孝子”的三句是什么意思?特别是,是如何承接上文的?我以为,这三句字面意思是:孝子如果只是给父亲操药治病,哪怕至于心力交瘁,圣人还是要羞辱他的(“操”有拿义,此处应作更宽泛的理解;“脩”同“修”,此处相当于“治”;“燋”通“憔”)。未予明言的理由是:圣人认为,真正的孝子不是父亲有病时给予精心治疗,而是不让父亲罹受病患故他的“燋然”为父“操药”乃证明他此前尽孝不周。这显是针对上文指出的“有虞氏之”的特点,批评说:他那种“治”法,如同“操药修慈父”,是“治乱于已然”,真正的圣人之治应该是“使社会根本没有乱”。——据此可知,本文作者是干脆否认“治”的必要性,秉持《在宥》篇说的“不闻治天下也”的观点根本讨论种治法好一些的问题。因此,在他看来,“无为”不是一种“治法”,不属于“治道”,而仅仅是一种对他人、民众的“态度”,自己的一种“活法”。

2、至德之世以后的话,参看我的译文就可以读懂,我就不作解说了只想指出,作者说这些乃意在申明:不使社会产生“乱”,是可能的真正的圣人之治乃是没有治,社会上的乱,是儒家宣扬的假圣人“治出来的”。这就是本寓言的寓意所在。所以这一段也确是宣讲“无为”,但这“无为”更是作为“生活方式”的“无为”,更不像是“治道”了。——“上如标枝,民如野鹿”句中的“标”字是指树枝的顶端,故“标枝”即树梢;比之于森林中的其他东西,野鹿树梢的关系最为疏远,最没有关系可见此二句是比喻地说明那时的“上”君主“民”简直就不会发生关系,因此也就根本谈不上“治”。

 

辨析

1、门无鬼说的两句话,《今注》翻译为:“天下太平虞舜才去治理的呀!还是天下混乱才去治理呢?”前句翻译对了,却用“还是……呢”来承接前句,则又说明译者没有真正读懂原文。——《方注》那两句的译文是:“在天下太平时有虞氏才去治理的呢,还是天下混乱才去治理的呢?”这就把原文的“反驳-质问”句,转述为纯粹的疑问句了。

2、“天下均治之为愿”句,《今注》和《方注》的译文分别是:“天下太平是大家的心愿”“天下太平大家也就满意了”,这同我的理解大不一样。我要说一句:我对自己的说解也没有把握。


  译文

门无鬼与赤张满稽观看武王伐纣的部队时,赤张满稽说:周武王还是比不上有虞氏啊!所以他不能不使天下人罹受这种祸门无鬼说:有虞氏天下到处都太平了才开始当天子天下的呀!难道是天下发生动乱之后将乱世治为世的吗

赤张满稽说:天下到处都太平了如果属实的话,那还用得着请他有虞氏出来治天下吗?不过有虞氏施治倒是有其特点,那就是有人头秃了,给他弄个假发,有人孝子药物慈父病,尽管面容憔悴,心情沉重,圣人还是会羞辱他的,(因为他没有做到让父亲不生病)要知道,在至之世是既推崇贤才,重用能人的:居上位的国君如同在树上飘摇的高枝,黎民百姓像是在地上奔跑的野鹿,(二者互不相干)。因此,那时候,人们都行为端正却不知道有什么义不义;大家都相互友爱却不知道有什么仁不仁;人人敦厚老实却不知道有什么忠不忠;谁都办事得当却不知道有什么诚信不诚信所有人都像个傻瓜似地相互使唤,并没有人觉得得到了谁的恩赐。因为这样,那时人的行为无论怎样都不会引起他人的注意无论做了什么事情都不会受到人的传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