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荀子·议兵篇》解说(15·4--15·5)

(2013-03-23 21:05:31)
标签:

杂谈

 

15·4 孝成王、临武君曰:“善。请问为将。”

孙卿子曰:“知莫大乎弃疑,行莫大乎无过,事莫大乎无悔:事至无悔而上矣,成不可必也。故制号政令,欲严以威;庆赏刑罚,欲必以信;处舍收臧,欲周以固;徙举进退,欲安以重,欲疾以速;窥敌观变,欲潜以深,欲伍以参;遇敌决战,必道吾所明,无道吾所疑:夫是之谓六术。无欲将而恶废,无急胜而忘败,无威内而轻外,无见其利而不顾其害,凡虑事欲孰而用财欲泰:夫是之谓五权。所以不受命于主有三:可杀而不可使处不完,可杀而不可使击不胜,可杀而不可使欺百姓:夫是之谓三至。凡受命于主而行三军,三军既定,百官得序,群物皆正,则主不能喜,敌不能怒:夫是之谓至臣。虑必先事而申之以敬,慎终如始,终始如一:夫是之谓大吉。凡百事之成也必在敬之,其败也必在慢之,故敬胜怠则吉,怠胜敬则灭,计胜欲则从,欲胜计则凶。战如守,行如战,有功如幸;敬谋无圹,敬事无圹,敬吏无圹,敬众无圹,敬敌无圹:夫是之谓五无圹。慎行此六术、五权、三至,而处之以恭敬无圹:夫是之谓天下之将,则通于神明矣。”

赵孝成王、临武君又认为荀子说得好,于是请他再谈一下作将领的该怎样做。荀子这一次的回答显得极有智慧,话又不多,我就翻译一下吧:论智慧,该说没有比抛弃犹豫不决更高的了;讲行动,自然是没有比不犯错误更好的了;做事情,则是没有比毫无悔恨更完美的了,因为做事做到了没有后悔的地步,也就到顶了,不能要求一定成功。因此,制度、号召、政策、命令,一定要严肃而有威力;奖赏刑罚,一定要坚决而有信用;驻扎的营垒和收藏的物资,一定要周密而安全;转移、调动、进攻、撤退,一定要既妥善稳重,又便捷迅速;侦探敌情变化,一定要既隐蔽深入,又要对情报作多方比较和反复检验;与敌人进行决战,一定要根据弄清楚了的情况,而不是根据自己的估量和猜测:以上这些,叫做六种策略。不要因为贪恋将军之位而总是担心免职,不要急于求胜以致忘记有可能失败,不要以为自己对部下有威力于是轻视外敌,不要老看到对自己有利的方面而不顾及有害的方面;同时,凡是考虑事情,都要仔细周详,使用财物、进行奖赏,则要慷慨大方:以上这些,叫做五种权衡。因此,在以下三种情况将不接受君主命令:宁可被杀也不把军队驻扎在守备不完善的地方;宁可被杀也不打没有取胜把握的仗;宁可被杀也不去欺负老百姓:这叫做三条最高原则。只要接受了君主的统帅三军的授命,那么,一旦三军已经稳定,所有军官都已到位,各种事情都已安排妥当,君主就不能使他高兴,敌人就不能使他愤怒了:这就叫做最合格的将领。战役发动之前必定深思熟虑,告诫自己务必慎重小心,而且要慎始慎终,始终如一:这叫做最大的吉利。大凡事情能够成功,一定在于慎重从事,失败则一定是由于粗心怠慢;所以慎重超过怠慢就吉利,怠慢超过慎重就灭亡,冷静的谋划克制了欲望的冲动就顺利,欲望的冲动压倒了冷静的谋划就凶险。攻战像防守一样,不轻率追击;行军像作战一样,毫不松懈;有了战功像侥幸取得的一样,不骄傲自满。慎重对待谋划而不大意(“圹”同“旷”,疏旷义),慎重对待战事而不大意,慎重对待下级而不大意,慎重对待士兵而不大意,慎重对待敌军而不大意:这叫做五个不大意。谨慎地执行上述六种策略、五种权衡、三条最高原则,并且总是谨慎而不大意地具体对待之,这就叫做取天下的将领,他必是与神明相通的。—— 注意:“伍以参”即“叁伍”,“三”与“五”指多而错杂,故引申为将多方面的情况放在一起,加以比照;三条最高原则其实是说:情愿因为被追究违抗君命罪而杀头,也不愿意……;“必道吾所明,无道吾所疑”两句中的“道”字,同5·1节中“君子不道也”句的“道”字用法一致,此处用作及物动词,相当于“行”。

 

15·5 临武君曰:“善。请问王者之军制。”

孙卿子曰:“将死鼓,御死辔,百吏死职,士大夫死行列。闻鼓声而进,闻金声而退;顺命为上,有功次之;令不进而进,犹令不退而退也,其罪惟均。不杀老弱,不猎禾稼,服者不禽,格者不舍,犇命者不获。凡诛,非诛其百姓也,诛其乱百姓者也;百姓有扞其贼,则是亦贼也。以故顺刃者生,苏刃者死,犇命者贡。微子开封于宋;曹触龙断于军;殷之服民所以养生之者也,无异周人;故近者歌讴而乐之,远者竭蹶而趋之,无幽闲辟陋之国,莫不趋使而安乐之,四海之内若一家,通达之属莫不从服,夫是之谓人师。《诗》曰:‘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此之谓也。王者有诛而无战,城守不攻,兵格不击,上下相喜则庆之,不屠城,不潜军,不留众,师不越时。故乱者乐其政,不安其上,欲其至也。”临武君曰:“善!”

看了上节关于“为将”的议论,我已经觉得,应该承认荀子同时是个军事家;难怪临武君又称赞他讲得好,于是请他再谈谈“王者之军制”:从后文可知,这“军制”乃指军队的奖惩制度,包括对待敌军和百姓的政策。荀子这一轮的回答,我就只做些注释,不翻译了。①头句“将死鼓”是说为将者只能死在战鼓边:当时,主将是以击鼓指挥作战的,即放置战鼓的地方是主将的指挥岗位,故“死鼓”乃意味着在作战前线殉职。后三句可仿此理解(士大夫不一定随军,故“士大夫死行列”句可能是衍文)。②“顺命为上,有功次之”是说,服从命令最要紧,有没有立功在其次;稍后的“均”字是“等”、“同”义;“猎”通“躐”,踩、践踏义。③“服者不禽,格者不舍”是说对不战而退的敌兵不追捕,对抵抗的敌军不放过。 ④“故顺刃者生,苏刃者死”是说,所以顺着我们的刀锋转身逃跑的就让他活命,对着我们的刀锋进行抵抗的就把他杀死(“苏”通“傃”,“向着”义);“犇命者贡”是说前来投顺的就赦免其罪(“犇”同“奔”;“贡”,刘师培说是“贳”字之误,赦免义。⑤微子是商纣的庶兄,归周后,周公让他统率殷族,并封他于宋地而成为宋国的始祖;曹触龙是商纣王的将领,因负隅顽抗而被斩首于军中,荀子说他是奸臣,参见 13.7引诗出自《诗·大雅·文王有声》,可翻译为:从那西边又从东,从那南边又从北,没有哪个不服从。末尾几句是说:王天下的君主只有讨伐而没有征战,所以敌城坚守时不攻打,敌军反抗时不攻击,他们要是上下相亲相爱,还为他们庆贺;所以决不摧毁城郭去屠杀居民,也不秘密出兵搞偷袭;不留兵防守占领的地方,征讨也不超过预定的时间。就因为如此,被讨伐国家中的民众都喜欢他的政策,不拥戴自己的君主,都欢迎他的到来。——临武君自然又是说:“讲得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