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白族建筑习俗(夏长阳)
(2013-07-04 07:36:59)白族建筑习俗
湖南白族村寨多建于平坝或依山傍水的山脚处,每村数十户或上百户不等。一般聚族而居,也有与其他民族交错杂居。住房有木质、木石、全石结构诸种,多为两层楼房,也有平房。白族习惯住楼下,楼上用以储藏粮食,一般不住人。
白族民居,是建筑艺术的一大景观。白族自古以从事水稻为主,定居是农耕民族最主要的特征,因此,注重居住条件就成为白族最传统的生活方式。在客籍和土著杂居的地方,过去曾有这样的俗语流行,说白族人是“大瓦房,空腔腔”,客籍人则是“茅草房,油香香”,意思是白族人节衣缩食到倾其所有也要建造结实舒适的住宅,而客籍人即便是住在简陋的茅草房里,吃食却毫不马虎,茅草房里经常油味飘香。在旧时代,建盖一栋像样住房,往往成了白族人花毕生精力的大事。他们追求住宅宽敞舒适,以家庭为单位自成院落,在功能上要具有住宿、煮饭、祭祀祖先、接待客人、储备粮食、饲养牲畜等作用。
白族民居的平面布局和组合形式一般有“一正两耳”、“两房一耳”、“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六合同春”和“走马转角楼”等。由房主的经济条件和家族大小、人口多寡所决定。白族民居大门大都开在东北角上,门不能直通院子,必须用墙壁遮挡,遮挡墙上一般写上“福”字。 白族一切建筑,包括普通民居,都离不开精美的雕刻、绘画等装饰。木雕多用于建筑物的格子门、横披、板裾、耍头、吊柱等部份。卷草、飞龙、蝙蝠、玉兔等各种动植物图案造型千变万化,运用自如,更有不少带象征意义,如“金狮吊绣球”、“麒麟望芭蕉”、“丹凤含珠”、“秋菊太平”等情趣盎然的图案作品。白族木雕巧匠还特别擅长作玲珑剔透的三至五层“透漏雕”,多层次的山水人物、花鸟虫鱼都表现得栩栩如生。“粉墙画壁”是白族建筑装饰的一大特色。墙体的砖柱和贴砖都刷灰勾缝,墙心粉白,檐口彩画宽窄不同,饰有色彩相间的装饰带,以各种几何图形布置“花空”作花鸟、山水 ,书法等文人字画,表现出一种清新雅致的情趣。富于装饰的门楼是白族建筑图案的一个综合表现。一般采用殿阁造型,飞檐串角,再以泥塑、木雕、彩画、石刻、大理石屏、凸花青砖等组成丰富多彩的立体图案,显得富丽堂皇,又不失古朴大方的整体风格。同时,白族还讲求住宅环境的优雅和整洁,多数人家的天井一般都砌有花坛,种上几株山茶、 缅桂、丹桂、石榴、香椽等乔木花果树,花坛边沿或屋檐口放置兰花等盆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