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湖南白族习俗(夏长阳)

(2013-06-27 22:25:36)

湖南白族习俗

湖南白族主要聚居在张家界市桑植县的英蓉桥、洪家关、马合口、刘家坪、淋溪河、走马坪、麦地坪等七个白族乡内。白族于宋末元初由云南大理迁来,与土家族、汉族、苗族长期相处,经济、文化互相交流,互相影响,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民俗、风情、语言、信仰、服饰、民居、建筑等方面与云南大理白族有类似特色。但湖南白族通晓汉语,民间文学丰富多彩,神话《太阳、月亮和鸡是怎样来的》最为古老。民歌有白族调、对口山歌、小调、本子曲等几大类,一段用三唢呐或树叶伴奏。白族民歌旋律优美,感情丰富,山歌高昂嘹亮,情歌宛转悠扬,“耍歌”风趣活泼,苦歌低沉悲壮。《桑植民歌》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白族舞蹈有杖鼓舞、九子鞭舞和花灯等。杖鼓舞是白族独特的舞蹈,气势磅礴,动作优美,每逢节日喜庆、游神赶会,必跳杖起舞。该舞是白族原生态“文化活化石”,代代相传,至今不衰。白族民间工艺以木雕、挑花、刺绣著名,房屋、凉亭、庵堂、宗祠等多雕龙画凤。白族在建筑、雕刻、绘画等方面具有卓越才能。

白族饮食以大米、小麦、玉米、红薯、马铃薯等为主食,日食三餐,冬天食两餐。喜酸辣,爱饮茶,特别是山区居民更为突出。凡客人来访,都用一碗“三蛋茶”款待,客人必须吃完,否则就认为是对主人的不尊重。热情好客,既是陌生的不速之客,也会受到主人热情款待;在人称谓前往往加一个“阿”字,表示尊敬和亲切;客人光临,必以烤茶相待,白族茶礼一般斟三道,俗称三道茶,即头苦二甜三回味,一道为纯烤茶,二道加核桃片、乳扇和红糖,三道加蜂蜜和几颗花椒,三道茶是白族对尊贵客人的招待;吃饭时,长辈坐首位,晚辈依次坐在两旁或对面,随时为长辈添饭加汤,热情侍候。但有些白族地区受汉文化影响及现代时尚的冲击已经汉化,开始失传。

 

1、白族传统节俗

湖南白族节日不多,除过汉族的春节、端午节、七月半、中秋节、重阳节外,本民族有自己的节日,有过四齐年、尝新节、赶会、冬至祭祖、拴春、赶场等。白族过年与其它兄弟民族大致相同,喜庆热烈而隆重。除了祭祀祖先、敬奉本主外,在喜庆内容上独特,强调年货要备齐,年饭要等齐,穿戴要整齐,守岁要亮齐,称之为“四齐年俗”,或过“过四齐年”;尝新节,白族民间又叫“祖人节”,时间是每年农历七月初一。这一天,焚香烧纸,灯烛迎祖。每个家庭都用最新鲜、最好吃的食品招待祖先,以求人神共乐,人神共享;赶会,即本主会,又叫赶庙会。大家烧香许愿,求神保佑。本主会时间不长,至少半天,最长一天。有游神、跳仗鼓、玩龙、舞狮、打花灯、打九子鞭、唱地方戏等;冬至祭祖,在本族祠堂进行,是祭祖的一个节日。活动规模大,仪式庄重;拴春,即白族用植树栽花拴住春天,系农事活动;赶场,叫“赶集”和“赶墟”,是商贸活动,与汉族集市一样。不同的是选择场期,要与本主会一致。但最主要节日是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我国传统的中秋节。这一天是湖南白族和土家族青年男女自由谈情说爱、结成连理的良宵佳节。晚上,明月照在山洞、树林、草丛,一对对、一群群男女青年相聚在一起,吃月饼,吹木叶,对歌赏月,窃窃私语,情意绵绵。大家围着篝火跳“摆手”、“仗鼓”,成为白族和土家族一年一度的“连理会”。其次就是以祭祖节和赶会最为隆重。祭祖节即冬至节日,白族较大的村寨一般建有宗祠,又称家庙。每到冬至,男女老幼身着盛装,祠堂聚会,杀猪宰羊,敬祭本主,举行赛神,跳杖鼓舞,大摆筵席。赶会则按本主生日选定会期。会期这天,四面八方的人都穿着民族盛装,携带农副土特产品前来,游神祭主,表演文艺节目。参加赶会的有本乡本土的,也有外县外省的,人山人海,甚为热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