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木子美微博“性”趣盎然颠覆传统道德伦理

(2011-02-24 12:16:35)
标签:

文化

    东北男人做爱虽然努力持久,但舒服的少。一是他们只会蛮干,二是他们床上很话痨。我猜他们是用唠嗑分散自己注意力达到持久的。于是和东北男人做爱,就像老头老太织毛衣。咦呀啊咦呀啊咦,插插。(2011-02-23 17:49,木子美微博)

    对此,网友A讥讽道:“东北的东北是俄罗斯,有没有幸品尝过呀,估计俄语木老师也听不懂,要么也评价一下?”网友B更直白地嘲弄说:“你和多少东北男人上床后得出的结论?”发这样的微博,用赵本山的话讲,叫 没事儿找抽的。也有网友较真辩论:“ 做爱,本身是做爱嘛,如果没有爱的因素,所做的不应该定义为做爱。可能做爱也许是人类的专利,其他动物我没有研究。要不木子美所体验的是医术研究类的考证吧,所以我不赞成你的观点,也不能指东北人如何。大乘佛教有欢喜佛,那个做爱是另外一个境界,不能用人类的爱来形容它。而且舒服与否都是一种自我感受,无法用语言准确表达,你的表达未免轻率了。”

    由此,引起了我对网络自恋、自虐狂们赤裸裸表演的忧思。

    从木子美、“芙蓉姐姐”、二月丫头、“公交妹妹”、白鹿鸣到玉凤、兽兽,为博得名利,形形色色的“自恋狂”们近年来纷纷在网络上“炫酷”。她们“想出名趁年轻”的焦灼心理,驱使自己厚脸皮大肆炒作自己、蹂躏自己。
  以下是我撷取的经典语录:
  木子美:“不需要工作时,会看看碟,上上网,或者去一些酒吧,碰到心仪的男人,可能会跟他聊聊天,喝喝酒,然后一夜情……因为不害怕,我轻易就能爱上一个男人,轻易就能跟他上床,轻易就能从他身边离开。男女关系于我而言,就是直接地与一个男人发生性关系。”
  芙蓉姐姐:我那妖媚性感的外形和冰清玉洁的气质(以前同学评价我的原话)让我无论走到哪里都会被众人的目光无情地揪出来。我总是很焦点。我那张耐看的脸,配上那副火爆得让男人流鼻血的身体。
  白鹿鸣:“我最擅长勾引人,孔子也不例外。”“我的一夜情值10万元。”“轻声问候孔子,你好吗?寂寞的孔子,寂寞的国学,寂寞的我……”“其实我那只是像一个俄罗斯圣母形象的现代体现”,“孔子说,食色,性也。我去慰藉他千年的寂寞。”
  玉凤:以我的智商和以我的能力的话,往前推三百年,往后推三百年,总共六百年之内不会有第二个人超过我。有中国人民银行、花旗银行、渣打银行、汇丰银行、交通银行、中国人寿、友邦保险等金融公司驻中国区首席执行官向我表达爱意,愿意与我结婚,而本人觉得他们年老色衰,说不定今天结婚,明天就死掉了,所以不愿意。
  对于此起彼伏的以丑为美、颠覆传统道德伦理的自恋、自虐网络旋风,有识之士口诛笔伐。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陈晓明担心,当下网络文化的反秩序性和非规范性虽然打破了权威和禁忌,却也造成了当代文化秩序的错位和文化价值的严重失衡与混乱,“这样会不断撞击当代中国脆弱文化的底线。”
  《中国青年研究》总编刘俊彦说,“自恋可以理解,但应在一定范围内,把私下自我欣赏的东西拿到网络上展示就变成一种炫耀。但即便是炫耀也要有度,把不洁的、令人反感的东西拿来炫耀,有愧于作为一个文明人应有的教养,也有违社会公德。”
  然而,“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从木子美到兽兽,似乎都在一定程度得到了心理和物质上的满足,成为一些人的青春偶像。对于2010年北京车展的兽兽,有人这样写道:看到车展上美艳动人的兽兽,只有去了现场的观众是最有发言权的,看看车展现场里三层外三层的阵势,再看他们疯狂拍照的架势就能说明一切了。外三层没能清楚看到兽兽而感受不到“美到窒息”的感觉的观众,也许还可能有被“挤到窒息”的感觉。
  放大了的网络意淫,更容易使人“会意”和“神达”,其暗示性尤为强烈,破坏力尤为强大,给青少年人生观、价值观的选择带入了困惑迷茫之中。其实,最值得反思的是挥霍公共资源、哗众取宠、丧德放纵的新闻炒作。罗玉凤很明显是某个团队炒作的结果,其中江苏卫视的《人间》节目绝对在里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对罗玉凤而言,网络走红是“洗具”还是“杯具”呢?虽然这就像是一场在网络上演的街头猴戏,罗玉凤就是被一根绳子拴在中央由耍猴人操纵的猴子,而网民不过都是看热闹围观的路人,但在“眼球经济”时代,如芙蓉姐姐一样红了以后,一切皆有可能,至少她以后的人生绝对会更精彩一些。但误导公众、戕害心灵之罪,何人来抵?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