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42年前的我骑自行车旅游(一)

(2025-08-29 09:56:38)
标签:

旅游

42年前,一九八三年,我33岁,在暑假里骑自行车从姜堰出发,过长江,旅游江南大地。顶烈日,火中行,路漫漫,雨中淋,登惠山,逛名园,览胜景,进溶洞,临险境,遇奇事,历9天。42年后的今天,翻开当年的日记,不但有游程,还记有当年的社会环境,拍一张小小的黑白照片21角钱,而住一宿旅社只有9角钱,那一对恋人,今日不知在何方?纸上笔墨,往事回味,思绪万端,感慨尤深。没有当年旅游的勇气和走出去的眼光,也就没有今天的我旅游祖国三分之二的省市和亚欧10个国家的阅历和见闻,以及因此形成的新的世界观。

 

      一九八三年七月十三日

 

我欲骑车旅游之心久矣!

无锡的湖光山色,宜兴的岩洞,苏州的园林,当人们谈论时,报刊上介绍时,电视屏幕上出现时,无不攥紧我的心,难道说这些只有乘汽车、坐火车方可到达?我决定利用今年暑假作一次骑车旅行。

 

                           夜   

凌晨3点50分,我推车至宿舍楼下,跨上自行车,踏上旅途。夜间的路面空无一人,也无一车辆,你怎么骑都可以,一种摆脱了一切烦恼自由翱翔的甜丝丝的感觉洋溢在心头,真可谓“迈步格外高远”。

发白的柏油路面就从我的自行车轮下抽过去。一座座楼房由朦胧变得清晰,又由清晰变得模糊。一盏盏电灯抢急着忙地在我面前出现,又争先恐后地在我后面消失。我的车速大有抑制不住之势。

姜堰悄无声息退去了,迎面而来的是一大片黑越越的田野。我能分清那矮的是稻田和山芋地,那高的是玉米和高粱。不时路过村舍,有夜行的狗,一声也不叫。

我开始感到有一股潮湿的夜空气吹向我的脸面。风格外凉爽。我以为是降露了,可是渐渐觉得有针尖般的水滴触到我的皮肤上。一会,头发上面都潮了,用手一抹,几大滴水珠落下来。分明是下毛毛雨了。

我冒雨而行。忽然间前面灯光耀眼,机声隆隆,原来是到了一处建桥工地。大概是林野桥吧。我从西侧临时铺起的高低不平的路面上颠簸着前行。只见东侧的架桥工人正在操纵一台混凝土搅拌机,巨大的轮轴缓缓旋转。工人们把搅拌过的混凝土一筐筐地倾倒在桥墩上。从河底拔起的桥墩子足有两层楼高了。工人们在忙碌,然而在离工地不到百米的地方,却有人趁夜色偷路基上的石灰。

在细雨轻抛的清晨,疾驰在柏油路面上的我已披了一件军黄的雨衣了。

雨在6点钟停止。

 

                    坐在长江

由姜堰直向南,经黄桥到靖江,再骑10公里就到八圩了。

我急不可待地冲向长江大堤,因为我要立即见到长江,即便早一秒钟也好。堤太高,拗不上去,只得推车。推车心急,碰一石块,跌一跤,车压身上,翻身推车而走。

啊!我终于见到了久违的长江。一片烟波浩淼的水世界。茫茫万倾涛,上连天,下接地,水天一色。江风猎猎,涛声不断。

我坐到江边的一块石头上,让江水撩拨双足,此时此刻没有时间的制约,没有杂念的纠缠,长江正坦露她的胸襟,你要怎么看就怎么看,要怎么想就怎么想。

古往今来涉及长江的诗句少说也有几百首,诸如曹操的:“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杜甫的:“无边落叶潇潇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苏东坡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陆游的:“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毛泽东的“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每一首诗都表明了作者的心境、写作风格或者当时的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应该说长江是历史的见证人,长江是政治家、文学家胸襟的表白,长江和黄河一样都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我记不清自己是第几次见长江了,这一次是最有心看得细看得真的一次。这里江面宽阔,当年解放军横渡长江就是从八圩开始向西布兵,直至江西九江。你看江边的水并没有多大的波澜,然而再往前看就见江心激流,渡轮也被拉飘下去了,然后再顶水开向码头。文革中武斗,渡轮一度停开,我曾乘着一只扁舟过江,越过江心激流的那一刻该是多么惊险的一幕啊!

 

                               江南大地

过江以后进入江阴地界。稻田和桑田居多。农民的楼房星罗棋布。一眼望去,无论你向左向右向前向后,总有几座小楼。楼之多反映了江南人民生活的富裕,也反映了人口的稠密。距江阴20公里处胜二桥分界,那一边就是无锡县了。公路突然狭窄,只够两辆车会档,而且多弯道。“危险,事故多发地段!”“同志,幸福美满的家庭需要你,祖国的四化需要你,请注意安全!”路牌多处设置。竟有超车的在距我只有两寸的地方飞驰而过,我颇有几分心慌,而司机们却习以为常了。好在堰桥以南的路段正在拓宽,其实只是利用路边一点宽的地方。无锡县境内建一种十分经济实用的房子:下面一层很深,上面砌两进,第一进退后一点,不另建阳台。令我不解的是,不知楼梯在哪里。还有不少地方几户人家联砌,一长排,除了首尾两户每一户都少砌一面墙。我又看到一处,只有一个人在平顶上砌墙,没有任何帮工,大概是自给自足,有工夫就砌,没工夫就停,反正不忙。

江南大地上令游者赏心悦目的还有楼房和田野间出现的工厂,什么纺织机械厂、阀门厂、钢窗厂、空调净化器厂、油泵厂等等。我行几十里,都有上下班的工人与我同行。何为城乡,已很难分得清了。

 

                  住宿之苦与游逛之乐

下午4时穿过公路与火车路交叉的立体路面,抵达无锡市区。12个小时行程250里。我灰尖垢面,周身汗迹,疲劳之至,急需要一个栖身之处。问过几个旅社都回客满。有一家旅社倒愿意接受,听说我有自行车,无停放的地方,则回绝了。

再向城里,有家工运旅社答应加铺,才安下身来。何为加铺?这家旅社的楼下有一所补习学校,白天上课,晚上就把学员的桌椅拼成铺。几十个人在一个大屋子里互相干扰倒也无妨,只是浴后晾衣服成了问题。服务员说,把衣服晾在椅背上。椅子在室内,又低矮,明早人家就要上课,一夜时间衣服怎得干,难不成顶着衣物去旅游?一位旅客提醒我,晾在窗条上。那里高,有风,也许能干的。可是窗条上满是铁锈和灰尘。我拿起随身携带的手巾权当抹布,做起除锈工来。不用说,我的手巾被糟蹋到什么程度。“在家千日好,出门时时难”。我的白背心上终于留下了一道长长的锈斑,也算是纪念吧。

在巷子里的一家露天饭店吃了晚饭,疲劳早已消除,万事了了,心无牵挂,我又置身于一种全新的感受之中。我上身是一件洁白的的确良短袖衫,下身是一条浅灰色条子的派力士长裤,去领略无锡的夜景了。

沿通运路北去,灯火通明,行人熙熙攘攘,汽车穿梭而行。楼群林立,栉比鳞次。无锡素有“小上海”之称,此处的繁荣景象可见一斑。路边最为繁多的是出售成衣的店面,各种衣裙悬挂店首,琳琅满目,统裙、连衣裙、两件套等,雪青、钴蓝、象牙白、大红、玫瑰紫,色彩艳丽,价格也便宜,裙子只五、六元,连衣裙10元,好多衣服1元左右。顾客也多,出出进进。无锡不正是以纺织业发达闻名全国么?你看,路边甚至有老太拧篮卖童装哩!

路灯下,不时有三、五个农民卖太湖水蜜桃。他们不是放在箩筐里卖,而是放在蒸馒头用的圆笼里卖,一只只倒置着,大如中人拳头,远看宛如一只只精面馒头,农民也讲究自己产品的装璜了。我买了4只,竟有2斤重,咬一口,淋淋滴水,不甚甜,然鲜美。尤为使人折服的,桃种都已炸裂,见中间的仁子,可见太湖之滨,雨水充沛,肥源充足。水蜜桃实为无锡特产。

由中国饭店向北,工农饭店门口,是活跃的交易市场,有背大型人造革包游卖的女郎,坐地托着盒式录音磁带交易的小伙,还有张汽油灯叫卖祖传秘方的“名医之徒”,摩肩接踵,人头济济。再向北,至运河桥边有出售藤货的,搁张台子卖惠山泥人的。

一路回走,再过去,至解放路叉口,陡见一片红光,骤然漆黑一片,“嚓”,又见一片绿光,一片黄光,原来是“无锡地道商场”的霓红灯。一会“无锡商场”,一会“地道商场”,一会“无锡地道”。商场的地面部分仅两间如桥头堡样的平顶房子,实则一是进口,一是出口。从前门进,缘级而下,渐觉凉爽。商场成长条形,亮如白昼,内设各种专柜,冷饮柜、化纤柜、塑料品柜等。大约走了100米,至后门出,拾级而上,又觉燥热了。

回到工运旅社,躺在桌椅拼成的铺上,回忆一天见闻,旅途生涯真有意思,大有“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的感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