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题借助一种逻辑脚手架来构造一个世界”(二)——读维特根斯坦的《逻辑哲学论
(2025-08-16 10:18:08)
标签:
文化 |
(7)“逻辑形式是无数的。”
逻辑形式有多种,逻辑常项是命题中的的固定组成部分,由具有确定的逻辑含义的联结词构成。例如-p表示非p、p·q表示p且q、pVq表示p或q、pq表示p则q、“→”在“p→q”中表示蕴含关系,而“只有……才……”则表示必要条件联结词,等等。它不随命题的变项而改变命题的逻辑性质与结构形式。
维特根斯坦因此得出下列结论:“因此在逻辑中没有特殊的数,因此也没有哲学上的一元论和二元论的可能性。”在他看来从逻辑哲学的基本原理出发,一元论与二元论的争论是没有意义的。
(8)“命题的意义是它与事态的存在和不存在的可能性符合不符合。”
发生的事情,即事实,就是诸事态的存在。
比如,新疆某处悬索桥发生断裂,造成5人死亡,数十人受伤。这一段文字是陈述新疆最近发生的一个事情,逻辑哲学就是管这个事态是真还是假,也就是存在还是不存在。
又如,液态水在100度时变化成汽体。
命题的意义同样在于考察这种物理现象存在与否,即是否是真命题。
(9)从基本命题出发到五彩缤纷的世界。
“最简单的命题,即基本命题,断言一个事态的存在。”
“不可能有基本命题同它相矛盾,这是一个基本命题的标志。”
比如,这两年夏天真热。
在这个基本命题之下,不允许谈天冷的事,如果一定要说天冷,那只是反衬这两年天热。
“基本命题由名称组成。它是名称的一种关联,一种联结。”
“显然,对名称的分析必须达到由名称的直接结合而组成的基本命题。”
上句,主语“夏天”与指谓“热”直接结合。
“即使世界无限复杂,因此每个事实都是由无限多个事态组成,而且每个事态又都由无限多个对象组合起来,那也仍然有诸对象和事态。”
还是从上述的基本命题出发,看这个世界是怎样组成一个天热大合唱的:
这两年的夏天真热。2025年7月,安徽省出梅后平均气温30,8度,偏高2.9度;沿淮淮北高温日数达17.6天,偏高11.9天。粤港澳大湾区2024年平均气温为23.3度,为有记录以来第二高,2024年夏季日数达240天,较常年偏长31天。2024年全球平均气温为1850年以来最高,中国升温速率每10年0.31度,气候风险指数达1961年以来峰值。成因分析,人类活动主导,温室气体排放加剧温室效应,叠加厄尔尼诺事件滞后影响;环流异常,副热带高压偏强、冷空气活动偏弱,导致大范围高温。
上文在基本命题提出后,接着描述两个方面的事态,一是天热的事实,二是天气偏热的原因分析。上述两个事态又各自包含多个事态,如天热的事态有安徽、大湾区、全球、中国;原因的事态有温室气体排放、厄尔尼诺现象、环流异常。在各个事态中又是各个对象的组合,如环流异常,涉及的对象有海洋、环流、副高压、冷空气。
“若列举出所有为真的基本命题,就完全地描述了世界。世界通过列举所有的基本命题加上列举其中哪些为真哪些为假而被完全地描述。”
这样就有了五彩缤纷的世界。
“(而不合乎逻辑的结合是没有一种对象的结合与之相对的。)”
维特根基坦这句话是对五彩缤纷世界的补充说明,再次表明他是一位强调逻辑性的唯物主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