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格森的“绵延时间论”和“自由论”——读伯特兰·罗素《西方哲学史》笔记之三十一
(2025-02-26 09:56:18)
标签:
文化 |
《西方哲学史》卷三第二篇第二十八章“柏格森”。
柏格森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法国哲学家。他的哲学体系是一种二元论的非理性主义。他最具影响力的是“绵延时间论”。
空间论和时间论是柏格森哲学的两个基础。
空间,是物质存在的特征。但是,在柏格森看来,人的直觉所领会的是一种相互渗透的过程的多样性,而不是空间意义上的外部事物的多样性。事物的状态无非是我们的思维对变化所持的看法,没有各种状态的事物,只有运动。
时间,不是数学意义(或物理意义)上的时间。数学意义上的时间是一种空间形式。他把时间看成是生命的本质,称为“绵延时间”。
柏格森说:“纯粹的绵延,是当我们的自我让自我存在时,我们的意识状态呈现的形式。”纯粹的绵延,让过去和现在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其中有相互渗透及没有区分的相续。
绵延就是现实,是一种永恒的变化,绝不是某种已经完成的东西。绵延尤其会在记忆中表现自己,因为在记忆中,过去就存在于现实中。在记忆中,过去在现在中留存下来,并且渗透到现在中。使过去和未来成为现实,创造真实的绵延和真实时间的,是记忆以及和记忆相关的欲望。
柏格森拒绝对世界进行“电影式”的描述。数字把变化,甚至连续的变化,理解为一系列状态的构成;相反柏格森主张一系列状态不能代表连续的东西,处在变化中的事物,根本不存在任何状态。真实的变化,只能由真实的绵延来解释;真实的绵延包括过去和现在的相互渗透,不是数学意义上的静止状态的连接。这就是代替“静态”世界观的“动态”世界观。
柏格森的绵延说和他的记忆理论密切相关。按照他的记忆论,记住的事物留在记忆中,从而和现在的事物互相渗透:过去和现在,并非彼此在对方之外,而是在统一的记忆中混合在一起。柏格森说到过去时,他指的并不是过去,而是我们现在对过去的记忆。过去在过去存在时,和此刻的存在一样,也是有生机的。在之前的时刻,也曾存在其它知觉,它们和现在我们拥有的知觉一样鲜活、真实。
柏格森希望在这个世界上实现真正的美好,那就是人要实现真正的自由。他说:“当我们的种种行动发自我们的整体人格时,当这些行动表现整体人格时,当它们和整体人格之间的关系类似于艺术家与他的作品之间的不时得见的、难以名状的关系时,我们就是自由的。”
他反对行动目的论,主张为行动而行动。
他反对理性主义,把所有的沉思都称为“做梦”,称其为停滞的、柏拉图式的、数学的、逻辑的、理智的。那些渴望预见行动要达到目的的人,被告知不会有什么新鲜事,因为欲望和记忆一样,与它的对象是一致的。因而在行动上,人们注定要服从于本能:生命力从后面推动,永不停歇,永不休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