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伯特兰·罗素笔下的卡尔·马克思——读伯特兰·罗素《西方哲学史》笔记之三十

(2025-02-23 06:04:31)
标签:

文化

《西方哲学史》卷三第二篇第二十七章“卡尔·马克思”。

第一,作者承认卡尔·马克思对欧洲近代史产生了重大影响。

作者说,卡尔·马克思“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在他的主导之下,社会各阶层经由吸引和排斥,发生了一场强大的运动,对欧洲近代史产生了重大影响。”

 

(本人按,岂止欧洲,对整个世界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波澜壮阔,最盛时期全球有二十多个社会主义国家。)

 

第二,作者承认马克思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经济学理论建立在科学之上。

作者把马克思与英国古典经济学相比,“他的注意力一直集中在科学上。他的经济学是英国古典经济学的一个结果,但对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做了更改。古典经济学家们,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只在意与地主和工薪阶级对立的资本家们的福利;相反,马克思开始代表工薪阶级的利益。从他一八四八年发表的《共产党宣言》可以看出,他在年轻的时候,就饱含适合发动新革命运动的激情……”“但是,他一直希望诉诸证据,从不信赖任何科学之外的直观判断。”

 

第三,作者所理解的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

作者说:马克思“受黑格尔的影响,把自己信奉的那种唯物主义命名为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与传统唯物主义之间存在一个重要区别……”“他说,旧唯物主义错误地将感觉当作被动的,因此从根本上把活体归于客体。”(本人按,即机械唯物论。)“按照马克思的观点,所有感学和知觉,都是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单纯的客体若脱离知觉者的活动,就只是原材料,在它被认识的过和中,其性质会发生改变。”马克思说:“人的思想是否具有客观的现实性,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问题。”马克思说:“思想的真相,也就是思想的现实性和力量,必须在实践中证明……哲学家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但是真正要做的是改变世界。”

作者说,我们可以这样理解马克思的意思,主体与客体,认知者与被认知的事物,一直处于相互适应的过程中;由于这个过程永远不会结束,因此马克思称之为“辩证”。

 

(本人按,这里实际上讲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辩证过程,即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实践永远不会完结,人的认识也永远不会完结。或者说,人类总是在改变客观世界的进程中不断改变自己,以使自己的认识随着客观事物的变化而变化。)

 

第四,作者所理解的马克思的“唯物史观”。

作者说,马克思的历史哲学和黑格尔一样,认为世界遵循一套辩证的方案发展,但是关于发展的原动力,他完全不同意黑格尔的看法。在马克思看来,驱动力不是精神,而是物质。(本人按,黑格尔从根本上说,是唯心主义哲学家。)作为驱动力的物质,在马克思看来,驱动力其实是人与物质的关系,其中最重要部分是人的生产方式。从这个角度来说,马克思的唯物论实际上成了经济学理论。(本人按,所谓生产方式是社会生活中人们谋得物质资料的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总和。可以说,包括社会生活中的所有经济运作。)

作者说,按照马克思的说法,人类历史上任何时代的政治、宗教、哲学和艺术,都是那个时代生产方式的结果。这个学说被称为“唯物史观”。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论点。

 

(本人按,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但是作者并不认同这样的论点,比如不适合文学艺术的所有细节。这仅仅是一个宽泛的框架。    

作者说,马克思把他的哲学装进了黑格尔辩证法的模子里,把黑格尔的国家换成了阶级,以地主阶级为代表的是封建主义,以工业雇主为代表是资本主义,以工薪阶级为代表的是社会主义。“马克思毫不怀疑地认为,任何辩证运动,都是社会进步,社会主义一旦建立,和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相比,会给人类带来更大的幸福。”

 

(本人按,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的辩证发展规律,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再从资本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

 

第五,作者认为马克思的哲学有严重的缺陷。

作者说:“单纯把马克思当作一个哲学家看身待,会发现他有严重的缺陷。他过于看重实践,过于关注他那个时代的问题。他的眼界只限于这颗星球,在这颗星球之内,只看到了人类。从哥白尼开始,人们已明显地意识到,人类在宇宙中的地位并不像自以为的那么重要。没有充分接受这个事实的人,是没有资格说自己的哲学是科学的。”

 

(本人按,作者具有根深蒂固的天主教神学思想,认为形而上学唯心论才是深远的哲学思维。)

 

第六,作者认为,社会主义不是人人都能接受的。

作者说,马克思“通过恩格斯和皇家委员会的报告,彻底了解了一百年前英国工业制度骇人听闻的残酷”,(本人按,即恩格斯著《英国工人阶级状况》。)“这种制度很可能会从自由竞争向垄断的方向发展,社会不公必然引发无产阶级反抗运动。他认为,在一个彻底工业化的社会,唯一能替代私人资本主义,就只有土地和资本国有化一条道路”。

作者说,虽然马克思认为自己的解释是正确的,“但他认为自己的论证只会打动那些阶级利益与他的观点一致的人。他对劝服别人不抱什么希望,而只寄希望于阶级斗争。因此,他在实践中推行强权政治,虽然不至于沦落到推崇种族优越论,却提出了阶级优越论。”

 

(本人按,阶级斗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灵魂,马克思并且认为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什么阶级就有什么样的立场,资产阶级当然不会赞成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也不是什么“优越阶级”,而是革命的领导阶级,担负着伟大的历史史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