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尼采:“蔓延至世界各地的流行病”——读伯特兰·罗素《西方哲学史》笔记之二十八

(2025-02-19 08:22:09)
标签:

文化

《西方哲学史》卷三第二篇第二十五章“尼采”。

作者说:“如果把尼采当作一种疾病,那他一定是一种蔓延至世界各国的流行病。”

第一,蔑视女性。

尼采在《查拉图士特如是说》中说,女性是猫,或是鸟,或者最了不起是母牛。“男人应该为战争接受训练,女人应该用来供战士消遣娱乐。”“你去找女人吗?别忘了你的鞭子。”

在《权力意志》中,他说:“我们喜欢女人,就像喜欢一个娇俏、精致、曼妙的动物那样。欣赏那些脑子里只想着跳舞、废话和华丽服饰的动物,是多么大的享受!她们总是能让紧张、深沉的男性感到快乐。”不过,即便是这些魅力,也只能在那些被有男子气概的男性管束的女性身上才能找到;只要让她们得到一丝自主权,她们就会变得让人无法忍受。

 

第二,反对基督教。

尼采对基督教的反对,使人们接受了他所谓的“奴隶道德”概念。他说基督教的目的是驯化人心。尼采极度厌恶有关忏悔和赎罪的说法,他称之为“疯狂的循环”。

(本人按:尼采的名言:“上帝已死”。书中不知何故,没有引用。)

 

第三,贵族化的伦理观。

尼采提出的最重要的伦理是:我们应该遵循贵族式的伦理观,还是应该在某种程度上平等地看待所有人。边沁认为,最大的幸福就是大多数人有一个民主的伦理观。但尼采认为,一般人的幸福并不是美好本身的一部分。所有好与坏本身,只存在于少数优越者身上,发生在其他人身上的事无关紧要。该怎样定义少数优越者呢?这种人通常是在征服战争中获胜的家族或世袭贵族。尼采说:“没有好的出身就不可能有道德。”贵族阶级起初也是野蛮人,但是人类的每一次提升,都应归功于贵族群体。

他认为获胜的贵族和他们的后裔具有“生物学上的优越性”,也更符合尼采对“高贵”的定义。他们意志力更强,更有勇气,更向往权力,同情心、恐惧感更弱,也不那么和善。

 

第四,狂妄、钦佩军人,没有同情心。

尼采说:“我们称为高修养的一切品格,几乎都是建立在对残忍的崇高化和强化的基础之上。”在他身上许多东西显示出的是单纯的狂妄。称斯宾诺莎是:“一个软弱的隐士,暴露出多少人性中的胆怯和弱点。”

(本人按,尼采说“我是太阳”。作者也未引用。)

在他自己的白日梦里,他不是一位教授,而是一位战士,他佩服的全是军人。

一个人应该真诚地让世界充满爱,这在尼采看来,完全是不可能的,因为他只能感受到遍布各地的憎恨和恐惧,他喜欢把对这种憎恨和恐惧伪装成高贵的冷漠。他的“高贵之人”——也就是他的白日梦中的自己——是一个完全没有同情心的人,无情、狡猾、残忍、只关心自己的权力。

基督教或佛教的伦理观,以普遍的同情心为感情基础,尼采的伦理观则完全没有同情可言。

他把自负变成一种义务,因为他最佩服的是征服者,他的荣耀全部来源于让人死亡的才能。

 

第五,尼采的影响力。

不可否认,尼采具有很大的影响力,但这种影响力不在哲学家之间,而是在重视文学和艺术修养的人之间。他对未来的预言,比那些自由主义者或社会主义者的准确性更高。(本人按,指世界大战。)如果把尼采当作一种疾病,那他一定是一种蔓延至世界各地的流行病。

他的追随者,已经占据主场一段时间,但是我们可以期待,他们的主场时间很快就要结束了。

 

 

(本人注,前苏联认定尼采的思想,是法西斯主义的思想基础,他的著作被禁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