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悲观主义者、唯意志论者叔本华——读伯特兰·罗素《西方哲学史》笔记之二十七

(2025-02-16 19:32:49)
标签:

文化

《西方哲学史》卷三第二篇第二十四章“叔本华”。

叔本华,德国哲学家,1788——1860年。他是个悲观主义者,比悲观主义更重要的是他的意志至高论。

 

第一,“我”的意志、大意志。

叔本华的思想体系来源于康德,他保留了物自体的概念,但是他认为物自体和意志是一回事。他认为,呈现给知觉并被知觉认定为“我”的身体的,其实是“我”的意志。和意志对应的现象,是身体的行动;身体是对意志实现的理由。

但是现象背后的意志,不是由许多不同的意愿构成的。物自体并不在时间与空间当中,因此,我的意志在某个层面上讲,是真实的,且不能被时间、空间框定。不仅如此,叔本华还将它等同于整个宇宙的意志。真实存在是一个庞大的意志,出现在整个自然历程中,无论是有生命的,还是无生命的,都一样。

 

第二,悲观主义。

悲观主义引导叔本华走向一个与众不同的发展方向——宇宙意志是邪恶的。意志至少是无尽痛苦的根源。所谓的幸福根本不存在,因为无法满足的愿望会导致痛苦,满足之后只会厌腻。人类受本能驱使,繁育后代,由此又会带来新的苦难和死亡;这些都是性行为与羞耻相关的理由。

 

第三,寂灭。

但是,有一条出路,这条路是印度人发现的——涅槃。叔本华把涅槃解释成寂灭。意志强烈会引发苦难,我们越少实践意志,痛苦越少。

叔本华说,这个世界和所有的现象,只不过是意志的客观化。意志被打破后,“所有现象都会废止——在所有的等级客观性中,才使世界得以千姿百态、层层渐变地存在无尽的努力和付出。意志的整体呈现,和这种整体呈现的普遍形式,时间和空间,以及最终的基本形态,主体和客体——所有一切都会废止。没有意志,没有思想,没有世界。我们的面前,只有虚无”。

 

第四,叔本华的生活从没有践行过自己的信念,他一点也不真诚。

他习惯去好餐厅享用美食,动辄与人争吵。有一次,他把一位上了年纪的女裁缝扔到楼下,给女裁缝造成永久性的创伤。法院判定,只要她还活着,叔本华每月要支付十五塔拉作为赔偿。女裁缝又活了二十年,她去世时,叔本华在自己的账本上写下一句:“老妇死,重负释。”除了对动物的仁慈,在他的一生中几乎找不到任何与美德有关的证据。

 

第五,伯特兰·罗素评“意志至高论”。

作者认为,在哲学史上意志至高论比悲观主义更重要。悲观主义与意志至高论之间不存在逻辑关系。在叔本华之后,持意志至高论的人,思想基础通常是乐观主义。许多哲学家,比如著名的尼采、柏格森、詹姆斯和杜威,都是不同形式的意志至高论者。意志至高论在专业哲学圈之外,也变得相当流行。在历史发展的舞台上,叔本华的哲学尽管前后矛盾,而且稍显浅薄,还是占据了一个相当重要的位置。

 

本人按:人类就是靠坚强的意志,不断地征服自然,才引起世界客体的千变万化,以至发展到今天这个样子。长江后浪推前浪,前人靠意志和知识不断地为后人创造好的生活,未来的世界会更加美好。悲观主义是没有道理的,躺平更不应该。作者评论说,意志至高论比悲观主义更重要,这已经给了叔本华足够的历史地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