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富论》为英国设计的对外贸易原则
(2024-11-24 12:34:18)
标签:
文化 |
英国人亚当·斯密在1776年出版了一本具有时代意义的、影响深远的巨著《国富论》。
当时新航路已经开通,美洲的发现为欧洲的商品开拓了一个广阔的新市场。随之,欧洲各国生产品增加,劳动力改良,人们的实际收入和财富也增多。欧洲生产的商品对于美洲来说几乎见所未见、闻所未闻。
几乎和美洲同时,经由好望角至东印度的航道也被发现了。虽然距离更远一些,但可以说是开拓了一个更广阔的国外通商市场。东印度包括中国、印度、日本等国。
两个市场,站在欧洲角度说,一个是向西,一个是向东。但是两边的国度完全不同,一个是野蛮社会,一个是文明社会。
《国富论》中说,“事实上,欧洲同美洲交易获得的利益却比从东印度获得的利益大得多”,“东印度贸易利益之所以不及美洲贸易利益的原因——东印度不能自由贸易,而欧洲各国对其美洲各殖民地实施的却是属民自由经营。那些东印度公司的排他性专营特权、深厚的财力以及从本国政府那里得到的庇护和利益,每一项都足以引起妒忌”。
为此,作者为英国设计了对外贸易原则:
输入的限制:
第一,对于供本国消费的外国产品,如果本国可以生产,那么不管从哪个国家输入,都要一律进行限制。
第二,和外国进行交易,如果贸易差额不利于本国,那么只要是从那个国家输入的,不论是哪种货物,都要一律进行限制。
限制的措施,有的是通过高额关税实现的,有的是通过绝对禁止实现的。
输出的鼓励:
第一,退税。
国内制造品已经缴纳了关税或国产税,那么在输出时,允许将缴纳税款的全部或者一部分退还;输入时已经缴纳过关税的外国货品,在输出到第3国时允许退还全部或者一部分关税。
第二,发奖金。
奖励金的颁发,有的用来支持、鼓励某些新兴制造业,有的是用来鼓励、保护那些被认为应当受到特殊照顾的产业。
第三,与外国签订有利的通商条约。
根据有利的通商条约,本国的货物或商人在某一特定的国家内可以享有其他国家的货物和商人不能享受的特殊待遇。
第四,在遥远的地方建立殖民地。
不仅可以给殖民地母国的货物和商人提供某些特权,而且往往获得垄断权。
进出口贸易是英国所以成为富裕国家的一个重要原因,作者立足点是利己主义,也就是不利于英国的进口贸易就加以限制或是禁止,有利于英国出口贸易就加强和扩大,包括退税,给予奖励,甚至通过签订条约,享受别国没有的特殊待遇,更有甚者,在殖民国家获得垄断权。可以说,英国所以成为富国,是建立在不平等贸易基础之上,建立在掠夺殖民地财富的基础之上。
250年后的今天,资本富国仍然按照《富国论》的逻辑思维向前发展,美国和欧盟不是要对我国出口的商品征收高额关税吗?拜登还发明了“小院高墙”,以实行高科技垄断,让富者更富。但是,今天的中国早已不是1776年的中国!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可以用实力说话,并“以其人之道,还治其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