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境界——读冯友兰《贞元六书》笔记之八
(2023-12-23 07:50:04)
标签:
文化 |
冯友兰在新原人“天地”一章中阐述:
天地境界,是指人对宇宙的觉解进入一种全新的境界。许多宗教以为,人有知识,上帝也有知识,但上帝是全知;人有能力,上帝也有能力,但上帝是全能;人有意志,上帝也有意志,但上帝是全善。他们所想象天堂的情形,也是从我们的这个世界情形类推出去的。所谓上帝者,不过是人的人格的无限放大。人由宗教所得的境界似乎就是所谓天地境界。上帝之下还有许多别的有人格的神,如耶稣、约翰、保罗等,共组一社会。宗教使人信,哲学使人知。上面所说宇宙或大全之理,都是哲学之理。人有这些哲学观念,他即可知天。知天然后可以事天、乐天,最后至于同天。此所谓天者,即宇宙或大全之义。
在天地境界中的人是无“我”的,又是有“我”的。“我”与“非我”的区别,对于他已经不存在。他自同于大全,并不是“我”的完全消灭,而是“我”的无限扩大。内外的对立,既已消除;动静的对立,亦即消失。“虽尧舜事业,亦只如太虚中一点浮云飘过。”在他的面前,富贵威武,亦如草芥浮云。
在天地境界中的人是“真我”,不仅是自己的主宰,而且又是全宇宙的主宰。宇宙万物都处于变化之中,“道体”是万变之总称,也称大化流行。每一事物的变化都是大化流行中的一个程序。
在道德境界中的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需要选择的。“生亦所欲,义亦所欲”,如二者不能兼得,舍生而取义,同样需要选择。而在天地境界中的人,至大则刚,有最深的觉解,从无穷的观点看事物,则人世间的利害,都是涉小无足道。在他们眼中“生死无变于己,而况利害之端乎”?宇宙是大全,自己本就是宇宙中的一分子,早把生死置之度外。
中国儒家“尊年高,兹孤弱”,本是道德境界,但年高孤弱,也是宇宙中的年高孤弱,因此也是天地境界。
天地境界是大格局,一般人是不是就高不可攀呢?非也。
冯友兰说:此最高境界不必于人伦日用外求之,亦不必于人伦日用外有之。人各即其在社会中所居之位,做日用的事,于庭扫应对之中,尽天职尽天伦。冥于内而弘外,游于外而弘内。俯仰万机,而淡然自若。也同样是大格局。
陶潜的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王羲之的诗“仰视碧天际,俯瞰绿水滨”,都有天地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