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纪大华
纪大华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4,925
  • 关注人气:3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写的“心”——读冯友兰《贞元六书》笔记之三

(2023-12-18 08:09:00)
标签:

文化

冯友兰在《贞元六书》新原人“心性”一章中说:“人之所以有觉解,因为人是有心的。”“宇宙中有了人,有了人的心,即如黑暗中有了灯。”

他批评有神论者:“西洋中世纪的宗教家、哲学家,曾设法用思辩证明上帝的存在。但从严格的逻辑看,其证明都是不充分的。”

他引用《礼运》“人者,天地之心”,而后说:“由此,我们可以说:没有人的宇宙,即是没有觉解的宇宙。有觉解的宇宙与没有觉解的宇宙,是有重大的不同的。”“没有觉解的宇宙,是个浊沌。这并不是说,没有觉解的宇宙,乱七八糟的。它还是有秩序。它还是与觉解的宇宙,同样有秩序。不过它的秩序,不被觉而已,不被解而已。”“由此,我们说,天若不生人,万古常如夜。”

冯友兰借用王阳明《传习录》中的一段话来强化心的作用:“先生游南镇,一友反映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与我心亦何相干?先生云: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对方又问:“人又什么叫做心?”对曰:“只是一个灵明。”“可知充塞天地,中间只是这个灵明。人只为形体自间隔了。”

作者说:“照王阳明的此种说法,则陆王一派,不只以为“理在心中”,且以为,天地万物的存在,亦在心中”。

作者批评唯物论:“还有一类哲学,则把心看得过于渺小。此类哲学的说法,以为人不过是宇宙间万物中和一物,有心不过是宇宙间万事中的一事。物质论者,以为所谓心者,不过是人的脑子的活动,与其它物质的活动同是一类的。就其本质说,并没有什么可以特别重视。”

冯友兰继续批评唯物论:“人的脑子的活动,是人的心的存在的基础。知觉灵明, 是人的心的要素。此二者不可混为一谈。将此二者混为一谈,是物质论者的错误。”

冯友兰认为,要充分发展人的知觉灵明,就要做到尽心、尽性。而尽心尽性,当要把学习放在前面。他引用朱子的话“大学格物知至处,便是凡圣之关。物未格,知未至,如何杀也是凡人。须是物格知至,方能循循不已,而入于圣贤之域。”

格物,是说的客观事物的内在规律;致知,是说通过自己的努力,对客观事物内心的悟。人尽心尽性,还可以进入一种境界,得到发自内心的快乐。

在冯友兰心目中,“心”——大写的。

当前数字化时代,从关键部件“芯片”中“芯”字的结构看,世界的发展,对“心”的要求上到了更高的层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