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考试作文阅卷应由专业队伍承担(四)

(2020-12-21 22:52:29)
标签:

作文

阅卷

待遇

理性思考

问题

考试作文阅卷应由专业队伍承担(四)

 

  4.可以考虑实行作文阅卷员技术等级制

 组建专业作文阅卷队伍,可以先考虑实行作文阅卷员技术等级制。

 现在,各行各业几乎都有“职称”,作文阅卷队伍专业技术性强,工作状态特殊,社会关注度高,教学职称无法体现或涵盖具体的技术要求,因此,实行作文阅卷员技术等级制,可能是当务之急。比如,根据中考高考的阅卷规模、级别的不同,可以考虑设立“大市一级、二级评分员”“省一级、二级评分员”甚至“国家一级、二级评分员”,根据具体需要派员。这是技术等级,讲求的是“专业技术资质”,不是职称,不是年资,不是“影响”“派别”“学术成果”,实行作文阅卷员技术等级制,有利于专业队伍建设,理顺工作关系,可以避免很多矛盾,但最为重要的,是对阅卷质量的保证。

阅卷员技术等级制必须通过技术资格考试,定期考核。具体的命名及实施办法,一些专家和教师此前已经有一些设想,以后可以讨论。要指出的是,阅卷员技术等级制应当是动态的,“等级”可升可降;这个等级不可能成为用以标榜的荣誉头衔,它只是一种工作资格;获得专业技术等级,必须要去服务;同时有监督机制,比如,连续三年不参与阅卷工作,级别自动下降或取消。作文评价能力的确与职称级别无关,必须考,不能“靠”。有些教师资格老,教龄长,但他的“眼光”未必犀利;有些教师初出茅庐,但却有丰富的阅读经历和很强的作文评价能力。等级与能力、职责相关,能大致证明一名教师的作文评价判断能力,对作文阅卷相关规定的熟悉程度,以及保密素养。

  作文阅卷评分,不同于平时作文教学的评分:在保密状态下工作,没有申诉、复核的可能,因此,阅卷的组织者必须是“专业权威”,阅卷者必须是“专业人员”。靠传统办法,想要在短时间内有序地组建队伍,往往比较难。如果有阅卷员技术等级制,做这项工作,无论是调遣方或是选派方,都有了可参照的资格依据。有了阅卷员技术等级制参考,能做到组织有序,人员的征调与派遣,有章可循;阅卷程序的分工,各个工作组之间的协调,人员配置,有了级别参照,会比较便利。

“谁说了算”,是以往作文阅卷产生分歧时的难题。在阅卷评分、复查中产生的争执,常常留下许多不确定因素,一些负面影响波及评卷质量与进度。实行阅卷员技术等级制,在评判过程中产生不同意见时,可以依据相关条例裁决。如,在同等级阅卷员评分出现分歧并协商无果的情况下,提请高一级评分员决定评分。同时,可以依例及时申诉仲裁,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误差。

具体如何实施作文阅卷评分员技术等级制,希望有关部门开展调研,多方征询意见。在适当时机,在省市一级试行,逐步完善。目前社会综合实力已经很强,有必要把这件事提上议事日程。

十五年前,在讨论考试作文阅卷可否试行阅卷员技术等级制时,有专家表示担忧:当时社会上各种“考证”泛滥,提这样的建议会不会遭受批评?会不会牵扯出新的利益纠葛?他们的担忧不是没有道理,教育界的“证”的确不少,但不至于多这一个。任何措施建设,都要从实际困难与长远目标两方面权衡利弊。从参加人数及产生的影响而言,目前中国高考是世界最大规模的考试;而作文考试是这种考试最重要的项目(赋分最高的题),人们普遍存在疑虑,不敢消极对待又很难积极应对,针对这种状况,做一些必要的制度建设,社会应当能接受并给予实际的支持。同时,社会也应当以客观态度尊重学科意见,积极完善这个有益的制度。实质上,“作文阅卷员技术等级”不过是一项教育考试部门每年特定时期的“工作执照”而已,只在特定的环境中有作用,不可能以此在社会牟利,甚至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也难有作用。作文教学的目的不是为了考试,应当是教育常识。

 阅卷员技术等级应当与劳动报酬适当挂钩。社会各行各业都在感叹“人工费涨”时,好像没有计算考试阅卷人员的 “人工”。考试阅卷不仅应当付报酬,数额也应当配得上高质量的脑力劳动,以对得起教师的付出。廉价劳动力一般很难对质量负责,管理者应有这方面的常识。大约还是出于“征调”的考虑,至今仍然有相当一部分省市区的考试阅卷,把付给教师的钱称为“补贴”“津贴”,而非“工资”。2019年某大市的中考作文阅卷,参与的老师每天工作时间超过8小时,“在领导关怀下,改善了待遇,每天平均劳务费达到二百元”。——老师们可以控制个人情绪,谅解方方面面的苦衷,但畸形“补贴”“劳务费”能否保证作文阅卷的质量,社会应当有理性思考。有关部门不能把考试阅卷当体力劳动,不能把教师当作“打短工的”,通过行政征调,召之即来,挥之则去,象征性地发“补贴”“劳务费”,随意打发。当年讨论时,也有专家担心过“经费开支”,十五年过去了,根据我国经济实力的宣传,这早就不该是个需要担心的问题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