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中年人最好的活法:物质低配,家庭高配,精神顶配

(2023-01-22 06:43:19)
标签:

杂谈

  物质低配
  
  海明威说,在一个奢华浪费的年代,人类真正需要的东西是非常微少的。
  
  人过中年,当你滤除不重要的杂质时,其实也是在丢掉负累。
  
  1956年的冬季,哲学家李泽厚在《哲学研究》上发表了一系列文章,稿费加起来有1000元。
  
  这对于当时月工资只有60元左右的他来说,是一笔颇为可观的收入。
  
  虽然经济变得宽裕,他的衣食住行仍照旧,不穿好衣服,不戴名表。
  
  有人劝他给自己添置一身名牌衬衫,他拒绝了,说“名牌穿在身上是负担”。
  
  他专心致于事业上,最后写出了《美的历程》《中国近代思想史论》等著作。
  
  在物欲横流的时代,很多人看似支配物质,实则是被物质支配。
  
  我们所穷尽心思占有的东西,却成为生活最大的羁绊,灵魂反而没有安放之处。
  
  古希腊哲学家埃皮科蒂塔曾说过,一个人生活中的快乐,应该来自尽可能减少对于外来事物的依赖。
  
  环球免税集团的创始人查克·费尼,虽然是闻名于世的富豪,却一直坚持着简朴的生活方式。
  
  他经营着各类奢侈品,但身上破旧的眼镜是从杂货店挑的,10美元的卡西欧手表从地摊买的,他说这块廉价手表的时间走得一样准。
  
  他没有自己的车,外出都是乘坐公共汽车,手里经常拎着一个塑料袋来装各种文件。
  
  住在旧金山一间普通公寓里,布置极其简单,墙上挂着喷墨打印的照片,桌子是一张破旧的木桌。
  
  这就是查克·费尼的素简之道,没有琳琅满目的物品,身心落个大自在;没有填不满的欲望,过得简单而丰盈。
  
  心理学家施瓦茨提出过概念,叫“选择悖论”:
  
  幸福意味着拥有自由和选择,但更多的自由和选择并不能带来更大的幸福。相反,选择越多,幸福越少。
  
  其实,身边的每一件东西,也是身上的包袱。
  
  少年贪求物质的丰盛,但人到中年,要学会给生命做减法。
  
  摈弃无关紧要的事物,过专注的生活,为人生留下空间。
  
  家庭高配
  
  林语堂说过,理想的家庭生活,就是有一个言笑晏晏的妻子,几个可以和他在大雨中奔跑的可爱孩子。
  
  后来,他用一生的爱,把理想变成了现实。
  
  自结婚后,他除了写作,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给了家庭。
  
  林语堂经常用胶泥和蜡烛做成漂亮的小玩意,当作礼物送给孩子。一有空闲,就和孩子们一起吹肥皂泡。
  
  穷苦时,他和妻子一起把一分钱掰成两半花。日子安稳后,他们一起享受生活。
  
  两人也会闹矛盾,但每次林语堂都会主动哄妻子笑。
  
  在金婚那天,林语堂特地铸了一枚“金玉缘”的胸针,刻上姆斯·惠特坎·李莱的不朽名诗《老情人》,献给妻子。
  
  走过半生会发现,家庭才是我们最重要的事业,经营好家庭的用心程度,决定了一家人生活的温度。
  
  再多的财富不如家人和睦,再大的盛名都不如家庭幸福。
  
  玻璃大王曹德旺曾有过一段婚外情,于是写信给太太,提出要离婚。
  
  太太却对他说,我知道我配不上你,知道你是会走掉的,你要是真走了,那么把房子和三个孩子留下来给我。
  
  曹德旺听完太太的答复,沉默许久。
  
  他没有马上做决定,而是特地去了解别人的婚姻生活,搜罗各种婚姻样本,最终明白一个道理:
  
  没有绝对幸福的家庭,男人必须要承担起家庭的责任,让家人幸福和荣耀。
  
  他断去离婚的念头,从此把家庭放在首位,几十年不改初心,甚至把所有财产都写成太太的名字。
  
  周国平曾说,家是一只小小的船,要载我们穿过那么长的岁月。
  
  年轻的时候,觉得世界之大,无处不可去。
  
  到了中年以后,恍然明白家是这一生唯一的归宿。
  
  与其一心往外奔波,不如多花点心思顾好家,养好娃。
  
  精神顶配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有一个情节让人印象深刻。
  
  主人公安迪因为在监狱里放《费加罗的婚礼》,被典狱长关了两周之后,出来后仍然精神焕发。
  
  在别人看来很难熬的独囚日子,安迪却认为这是他过得最舒服的两周。
  
  安迪跟众狱友解释道,因为有莫扎克相伴,音乐在心中,在脑中,那是天籁之音,那是夺不走的宝贝。
  
  如奥地利诗人里尔克说的:“当灵魂失去庙宇,雨水就会滴在心上。”
  
  生而为人,不仅需要肉体的庇护所,更需要灵魂的栖息地。
  
  无论是琴棋书画,还是吹拉弹唱,我们都应该有一样志趣来充实生活,丰盈内心。
  
  木心曾在他的书桌上贴了福楼拜的一句话:“艺术广大之极,足以占据一个人。”
  
  对他来说,人间不过是寄身之处,广阔的精神世界才是他的徜徉地。
  
  在60年代时,木心蒙冤被关在阴暗潮湿的防空洞里,每天吃酸馒头和霉咸菜。饭菜上来,还未动筷子,就爬满了苍蝇。
  
  命运如此刁难,木心却在沟渠里抬头看星光。
  
  在写自白的纸上,他偷偷画上黑色琴键,在无声的键盘上弹奏得有滋有味。
  
  他每晚都会写上上千字的笔记,有优美的诗歌,有深邃的哲思,在无垠的文字世界里畅游着。
  
  等木心出狱时,谁都以为他一定是衣衫褴褛、邋遢不堪。
  
  可在那个大雪纷飞的冬天,木心腰板无比坚挺地走了出来,面带微笑,干净极了,优雅极了。
  
  梁文道看到木心五十多岁时的照片,脸上没有一丝抱怨和苦难。
  
  他十分惊讶:“这哪里像是一个坐过牢的人,好奇怪,好奇怪的一个人。”
  
  灵魂如果一片荒芜,生命也会跟着俗气不堪。
  
  内心丰盈的人,却能活出无数种精彩,无数种姿态。
  
  懂得去滋养灵魂,才能在这千篇一律的日子里,不被庸俗所同化,不被磨难所打倒。
  
  听过一句话,每块木头都可以成为一尊佛,只要去掉多余的部分。
  
  生活也是如此。
  
  人到中年,删繁就简,不汲汲于物质,把精力放在有价值的事情之上,活出自己所想要的人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