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现在正在学日语,过去的一周刚刚上了两节课。其实,这是我第二次学日语。上一次是在1998年,我读大三的时候,日语是我的选修课,为期一年,并通过了日本语能力考试的三级,冲击二级失败(差了十多分)。
第二次学日语也就是三月份才萌发的想法。我在二三月时曾经考虑当编剧写小说,而且只写以单身女性为主角的小说。在了解现有电视剧的过程中,我无意中发现日本有多部电视剧是以单身生活为题材的,于是一发不可收地迷上日剧。我知道,日本不论是男性还是女性,不结婚率都在逐年升高,但我没想到日本电视剧对这个群体的呈现是如此准确和精彩。于是,我想以后找机会到日本走一走,了解日本单身人群以及他们所引发的社会变化。如果还有精力,我还想研究一下日本的老龄化及应对。要实现这些目标,我必须先学会日语,于是我就张罗学日语的事情。某天,我在朋友圈中发了一条微信找日语老师。托朋友的福,我在4月12日下午“面试”成功,找到了一位日语老师。
日语老师是台湾人,女性,年龄应该比我稍长几岁,在日本留学并工作了22年,也有教学经验。老师去日本留学的初衷特别有趣。她说,她是学设计和艺术的,本来打算去美国留学,结果被一盘日本肥牛和一碗日本米饭改变了人生。那是她读高中的时候,她自己一个人去日本旅行。因为实在太饿,想着自己带了信用卡,于是走进路边一家餐馆,有恃无恐地点了一盘肥牛和一碗米饭(估计是穷游)。“天啊,世界上竟然有这么好吃的牛肉和米饭!”她马上决定要去日本留学,她妈妈却坚持让她去美国。“美国没有历史,不适合学设计的,而且那里的牛肉不好吃。”她妈妈再建议法国。“法国人都是蓝眼睛金头发的,我和他们不一样,我肯定交不到朋友。”她坚持要去日本,“她不让我去,我自己攒钱去。”后来,她打工攒了些钱,就跑去日本了。最搞笑的是,她从日本回台湾探亲的时候,托运了一袋10公斤的大米回台湾送给妈妈当礼物。“我觉得这是世界上最好吃的大米。”她对她妈妈说。她妈妈哭笑不得,并对她说:女儿,我刚生你那年,也是从日本抬了一包米回来送给你阿嫲(外婆)。果然是一家人。
至今为止,我上了两节课,热情相当高涨。我取了个日本名字,叫愛,假定自己在樱花幼儿园读书,日语叫“桜幼稚園”。因为每节课的感受都不一样,我的生活和心情也因此多了些变化和新鲜。
第一节课首先是听写平假名,相当于英文的26个字母,结果我基本写不出来。我很诧异,因为以我的功底和最近看日剧的量,如果我看到那些平假名,是肯定认得出来的。我意识到,这是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差距。老师在上课过程中,还说了很多在日本生活工作的体会以及日本人的习惯等,我又才发现,跟这样一个老师学日语,能学到的更多的是语言背后的文化,而不单单是词汇或语法。课后,我写了一篇小作文,总共有四句话,一共写错了4个单词,还有3处语法错误。看来我是真的把自己当幼儿园的小朋友了,一点也不会因为犯错误而不好意思,也不害怕,因为我觉得自己正处于犯错误的阶段,有犯错误的权利。这也是朋友儿子的经历对我的启发。
我的朋友刚和在国内读初二的儿子移居比利时。她在邮件中告诉我,她儿子的比利时老师跟她说,她的儿子很怕失败。原来,考试时老师要求写10个句子,他儿子写了10个非常简单的句子。老师对这种行为的解读是:他害怕失败,所以只写简单的句子,这样不容易出错。老师对我朋友说,他还很年轻,不用害怕犯错,还有很多机会。在学习日语这个事情上,我也对自己说:不用害怕犯错,还有很多机会。(待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