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改动作的效果,赢钱是硬道理(维清)

(2017-03-21 12:32:12)
标签:

改动作

改动作的副作用

改动作思路

微调动作

分类: 我的中年人学球方式

改动作的效果,赢钱是硬道理(维清)

最近球场有事,喜忧参半,一个是找到一个知音,聊球愉快;然后,知音是高手,原来喜欢改动作,结果很悲惨,高手变高差,输钱多多,聊了以后,微调动作,他周周赢钱,结果大家知道了,威胁输钱要我负责,真是躺枪的不要。(维清)

 

过去我很喜欢聊球,包括网上写文章,我当成有互动的体验式的学习,过去在练习场,我也喜欢指点别人的缺点,当然这也是打球人共同的习惯,有时效果不错,但是,大多数人在看了我的挥杆以后,都不以为然。因为我动作确实不好,一般人认为打球不好的人一定不懂球。

我会挥杆难看,最主要原因是柔韧性太差,很多动作绝对是做不出来的,而我又特别的要强,当初硬做,走了太多的弯路,球打的很纠结,不过额外的好处就是可以从更加宽泛的区域,来理解高尔夫。

我非常实际,做任何事情都是以对错的效果为准的,绝不以外在的标准做参照物。比如一般人学球,会去认教练,持证教练,高级教练,甚至PGA教练,而我的标准是,能立竿见影的解决问题的才是好教练。比如,我认书,尼克劳斯、老虎伍兹、大卫利百特,世界高坛最顶尖的;我学球后,每年泡在汇丰杯就是要看最顶尖的球员怎么练球,理解高尔夫挥杆里最顶尖你的技术是怎么样的,最顶尖的个性化挥杆是怎么样的,不同时代的球员挥杆上有什么变化,从而理解现代高尔夫挥杆的进步模式如何。

 

这两三年,我家附近的练习场被裁了,少了一个可以混高尔夫的地方,本来已经很少练习场练球的日子,现在彻底放弃了,变成了真正的周末球友,与一帮会员,借着微信群,相约打球,小赌怡情。有两位朋友住在我去球场的路上,路上免不了要说废话。W同学是高差与我一样比较懒,球场有真草练习场,还是免费的,我们说了快一年,都没去过一次,喝着咖啡就把时间荡过去了;Z同学是见7的高手,每次下场前,必定要先去练习场。

 

我和Z同组过很多次以后,发现他成绩起伏很大,开球虽然很远,时不时的就要开飞几个,将一场好球葬送,我习惯性的看看他的挥杆,问题知道了,但是一般高手都比较傲气,我现在混在百杆团里,实在也不好意思开口。

汽车是一个极其狭小的空间,呆久了什么话也憋不住。一次我无意中说,你的上杆太过了,只要握杆改动一下就行。这个对他应该是新的说法,上杆过度应该和上杆有关系,怎么会是握杆的问题。当我把道理简单讲了,他明白很快,说回去一定改。我还说有人帮你改动作,必定让你用少上杆,来纠正上杆过度,他说是的。我说,少上杆其实是另一种改挥杆的模式,与你南辕北辙,结果治标不治本,你不仅距离没了,稳定性更不好了,你是因为一个错误增加了另一个错误,结果怎么会好,这个分析基本上也与他的现实符合。因为Z本身也很钻研动作,一点就通,他还说过去有教练要求他这样改握杆,但是没说为什么,被他忽略了。

Z强调他是一个执行力很强的人,下周你来看,我一定把这个握杆错误改掉,果然第二钱周他改掉了,顺带赢了几千块钱。因为大家都是熟人,每周小赌活跃气氛,赢钱是硬道理。

Z还是个打蛇随棍上的人,连着问还有什么,我说你的动作很好,其实不用改,只要注意哪些关键的点,避免在压力下崩溃就行,在场上出了问题,你知道如何调整,这是你最需要的。然后就被他拉上了练习场,我把关键点指给他看,调整的思路说好了,基本上也就几分钟的时间,他练球刻苦,效果自然很好。形成了周周赢钱的格局,让杆也越来越多,自然引起大家的注意,他自己也憋不住了,一说我变成了公敌,搞得我很不好意思。

其实,最主要的是Z同学美国长大,完全美国人的思维,我们谈理论,就忘了我的挥杆样子,就可以很深入的聊下去,他还把所有我说的那些关键点,用手机记了下来,然后说,练之前会看一遍,这让我太感慨了,知音难觅,我还得感谢他啊。当然他每周还要去两次练习场,练得刻苦。

他最大的体会是,现在他能控制自己的成绩了,成绩开始经常触摸自己的上沿,很稳定,不会出现大的崩溃,而对手因为他的稳定,很多人都出现了大崩溃,因为有让杆,成绩好也嬴不多,但是因为他的稳定,逼使对手崩溃,生出了很多利润来。

 

为什么很多人找人改挥杆,总是一夜回到解放前,被人打爆头,原因其实是思路问题,也是分寸感的问题。

 

我总结下来,业余的打球时间长了,最好不要改挥杆,微调一些动作就可以了,而且是立竿见影,不会影响成绩的,除非心理和执行力都很差的人例外。

有的人动作古怪,一招鲜吃遍天,打了很多年,这种挥杆更不能动,一动立马变成任人宰割的羔羊,但是可以提醒他这类动作最不稳定的关键点,如果注意了,就不容易在压力下发生大崩溃,即使状态不好,也不输大钱是硬道理。

 

挥杆问题里最难解决的就是距离问题。原来距离始终不远的人,想要增加距离,大多数情况,必须调整挥杆,还要附和大量的练习,在新的动态平衡还没建立起来的情况下,成绩不好是肯定的。所以,对于这类人我的建议是,你有大量的练习时间,执行力也很强,可以改,反之就混混算了,毕竟业余高尔夫其实是差点高尔夫,打好是相对的。

 

调整或者改挥杆还有一个潜在的问题,也是很多人的困惑,明明我这样改是对的,为什么效果不好?原因是大多数正确的改动,都会带来副作用,就和中医的药方是一样的,是药三分毒。前几天看到宅女写她家会计觅得一良方,增加转胯的速度,这个动作大致功效是针对业余人下盘弱的缺点,可以建立下盘启动的好习惯,击球更远,练好了稳定性也好,但是下场结果并不好,原因不是强调转胯不好,而是增加转胯的力量会影响原有的上半身的平衡,甚至重心转移也出问题,所以当需要做出转胯改变的时候,必须让上半身配合调整,这样就比较容易得到好的结果。

 

改挥杆的思路,要以目的决定方法,一个90杆左右的球友,如果只想打球赢钱,改变的思路第一就是稳定,等待对手犯错,这样数别人的钱比较容易,第二就是打出自己最好的成绩,这样就可以压迫对手出现崩溃,这样数别人的钱也比较容易。

还有一种是追求完美型,只想这要见七,稳定在75杆以下,要见红字,这种就必须改起来很难,身体条件要好,训练时间充足,这种改变需要很长时间,一般人承受不起,而且这是改变习惯的练法,如果打球十多年,最后的结果有时还是未知数。还有从木杆、铁杆、短杆、沙坑球到推杆都必须很好,不留死角,改起来工作量太大,真的不建议。‘

一般人还有一种提高成绩的办法,就是补足短板,比如有人沙坑球打不好,有的切杆不好,有的沙坑球不好,有的推杆出大事,只要将这些弄好了,成绩自然会提高。

 

改挥杆最忌讳的,将自己的挥杆移植到别人的身上,这个肯定会出大问题,而且还难有出头之日。很多人改了挥杆,效果奇差,最后只好回到原来的自己,就是这个道理。

最早的时候,我也这样将自认为最好的挥杆,硬往自己身上按,结果走形一塌糊涂,最后变成了我现在这样,还习惯成自然,用最大量的练习完成了动力定型。经过几年极其痛苦的挣扎之后,方才明白,路只要走错,走的再多也是惶然。好在我琢磨挥杆的时候,都是建立整体概念,然后是一个动作一个关节一个局部肌肉等的,细细的琢磨透,弄清楚原理才向前走。很多时候错误也是我学习和积累经验的一个部分,球虽然越打越少越糟糕,理解却豁然多了。

记得看到有采访柳传志的文章,他为了赢老对手,还特意找了教练,花了很多时间,难以如愿,最后结论是自己不行,有点悲,其实,这是没找到问题的症结,自然花再多时间都没用,这种百杆左右的成绩,提高是非常容易的,赢老对手更容易,因为对手也是高差。这个和搞风险投资有得一拼,明白人看一个项目,可能几分钟就决定了,准确率还高,不明白的,捧着一堆报表,莫名其妙就掉陷阱里去了,还不知道为什么。

 

不过最近我自己想要好好练球,希望身体跟得上,不出状况,打出一点好成绩,证明一下自己,不然实在无法面对自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