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这个是07年的文章 ,当时刚刚学球一年,感悟很多,但是不知道最后的结果,所以,写得多发得少,
现在回头看看都是足迹。
括弧内是现在的点评。
旧作点评:《长打的问题》
2007.11.6
学球的一段时间以后,长打是最困扰人,你要涨成绩,没有距离的保证,稳定性就不可能提高,因为高尔夫的本质首先是长打,高球是所有体育运动中,最特殊的,职业和业余之间的区别,并不是技术或者体能等等,两者之间仅仅是不同梯台,也就是具体不同,职业的更长的。(当初还没意识到,梯台的不同,球道视线感觉都不一样,留草的长度,果岭的速度,太多的不同。)
初学者很多人困扰是先求准确还是距离,其实,这最好解释了,从前面的分析来看,肯定是距离为先了。当然,如果只是一般打打周末休闲球,还是准确比距离实惠。
我初学,首先是通过距离来调整我的动作,只要距离在增长,我就认为自己的动作是在进步。直到碳素铁杆P杆打到了150码至160码,7号铁甚至打到了180码(碳素真的好打,就是球发飘,有风的日子不好过),1号木杆顺风最远已经有过300码的纪录,一般好的时候也到了250码左右,距离有几个有了保证,就可以换杆了,可惜换了稳定性更好的职业杆,美规S杆身的一号木,铁杆是美津浓的S300,距离马上就离我而去。重新开始寻找铁杆新的打感,以及一号木全新的动作。
现在估计已经3个月了,最痛苦的时候也过去了,但是好的感觉还没有出现(真正好一点的感觉,去年才开始比较明确的产生,时间已经过去了很多年)。
今天忽然在结束之前,有一种全新的东西,让我获得了新的体会(这天似乎出现了昙花一现的美好感觉,很多初学者都有,时间不长有都消失了,为这瞬间美好感觉,所以写了这篇文章)。
先说发力,原来我只知道利用身体的大块肌肉来带动手臂、球杆,要能用到大腿肌肉、转髋、转腰发力,而且在重心移动的过程中,让胯骨启动下杆,或者左脚后根受压启动,最近半年练这个了,手臂与手掌被动牵引,控制球杆,因为手臂无理发力会僵硬,手掌突然紧张用力,会让球杆失去活力而僵死,所以,在上杆之前,我都会要求自己放松手臂和手,只要保持左手臂的挺直就可以了,这样击球也不错。(现在看来我很早就对理论说起来头头是道,但是,没有任何用处,这些不过是文字游戏,看几本书,抄过来全有了,但是如何用到实际的动作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可惜这样的做法,前一段时间,距离严重不足,尤其是我在使用了,S300的美津浓TP-67职业杆以后,怎么打也打不远,最近三个多月时间,我一直在体会,重心转移到右脚以后,在击球瞬间右脚掌发力蹬出,助击球一臂之力,好像还有点效果(右侧的发力对打远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光注意这个动作,其后果是那段时间养成了经常性的重心逆转,过了初学期。还重心逆转满丢人的),但是,自己感觉,如果手掌不发力,有点浪费的感觉,所以,今天最后的时刻,我试了一下,没想到非常的好,先是用右手掌发力,然后又试验了左手腕的发力,把球打远了,后面几天我一定要好好试试(尽管大多数业余的用右掌或者左掌发力都行,也是打不好的原因所在;但是有一种可能,就是在转身动作都完美完成的时候,在击球一瞬间,手掌稍稍施加压力,说不定可以做到,当然这个非常难了,弄不好会将球打飞,从美国的一些评论来看,似乎老虎在击球时对球杆的操控非常厉害,也许就是因为他在击球时发力)。
右手的用力,我最近在论坛上发了几张去年汇丰冠军杯老虎在练习场上的照片,手腕滞后的照片,我发现老虎的左手腕打开的瞬间,好像有右手掌强行助力的感觉;同时,我也想起了曾经刚开始练球的时候,在练习场里,那个最好的教练,曾经教过我,手腕要发力,那时不能明白,可能从身体上也做不到,全身的肌肉并不能分开来控制,现在感觉更细了,手掌的发力不会影响到手臂的放松,这可能是最重要的地方,只要左手腕、右手掌的发力,能够赶上手臂的速度,同时,不对挥动的手臂减力,这种动作应该是非常好的,尤其是在想要滞后击球的时候,没有这个最后的加力,不可能得到好的结果(这个现在看来是错误的,在击球瞬间,任何的加力都可能带来灾难性的后果,手腕的柔韧性和强大的腕力是击球时瞬间释放的必要条件,但是随意的释放用力是不可取的。这段解释与上面的自然段略有不同,主要的认知来源是对职业球员动作的分析和认知,他们之间因为身体条件的不同,对技术的使用自然也是非常不一样的)。
我觉得学习高尔夫的打远,是一个螺旋形的上升过程,开始一定要用尽全身的力气来击打小球,不要怕打不好,不受伤就行了,因为这样可能将身体的能量放出来,肌肉练出来;第二个阶段,在学习挥杆动作的过程中,将僵硬的力量一点一点放掉,也就是放松了击球,这样击球会越来越稳定;然后,再形成了正确的挥杆动作以后,再将关键点的力量加上去,使其不会对挥杆的准确造成影响,而让击球的距离增加,这种发力与放松的过程,经过几个轮回,一定可以让挥杆上升到一个新的境界。(这段基本没有问题,循序渐进一直是我最推崇的学习方法。)
自我点评:这时学球已经一年时间,开始记住了书上的一些理论文字,球也打远了一些,自我膨胀开始,球杆也换成了职业杆,所有的悲哀就此开始了,距离没了,成绩止步不前,击球也不扎实,自以为明白的,其实并不明白。
比如文章里的胯部启动,当时自以为理解了,其实都没做到,右脚蹬地发力是对的,但是在击球的时候是不对的,这个要领让我在后来几年,一直沦陷在重心逆转的痛苦中。
还有教练当时提点的击球时手腕发力,这个也是阶段性的,他虽然说的没错,但是这个是职业球员的动作要领,业余的如果在击球阶段发力,这个球就绝对不受控制。我现在算是明白了,在学球阶段对业余人来说误区太多,一招不慎满盘皆输。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