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电影本体论的心得
(2012-10-16 22:19:39)
标签:
娱乐麦基中国价值观国产片文化 |
分类: 电影评论 |
有关电影本体论的心得
麦基训练营思考(四)
北京回来很长时间了,中间也过了一个国庆长假,一直在思考麦基讲课的一些基本理念。
最近突击看了很多电影,也是为了验证上课的效果。过去我看电影,都是碰到喜欢的电影,觉得有研究的必要,就多看几遍,第一遍跟着情节感动,后面再一遍设定一个目的,比如编剧技巧、导演手法、剪辑技巧、演员表演、摄影技术等等。
读过麦基的《故事》以后,看电影方式也有变化,对编剧技巧的细节更为关注,看到了一些过去没有注意的地方,这也是收获吧。
最近突击到电影院看了很多电影,国产片占了很大比重,很多年不大看国产片了,现在回过头来看,一则也是看看成片中体现的编剧水准,再则是看看国产片的平均水准到底在一个什么位置。
感觉幸喜的是,画面的变化最大,色彩亮丽,道具、服饰精美,场面宏大,气势非凡,银幕的效果上已经达到了一定的制作水准,但是,从剧作水准来看,进步不大。如果按照麦基课程中的标准,以做功课的方式来分析,这份作业看起来,会让很多人尴尬,不评也罢。
感触最深的是,大多数国内电影的价值观还是有些混乱,或者不清晰,让电影从一开映就处于下风,最大范围的观众群没有了,铁杆的口碑观众没有,光是依靠媒体的营销,即使手段再高明,新媒体渗透再充分,观众渴求的心灵没有得到充分的激荡、抚慰,就会对昂贵的电影票,以及看电影的开销,斤斤计较,后悔有加,有人口出不逊自然是很伤后续票房的。
麦基认为故事的价值是多元的,是动态的,在事件的中,总是处在变化的过程中,就像在人生命的发展中,也是在变化的,人会面临不同的挑战。这种价值的变化,是一种正负极的对抗。正的胜负的,或者负的胜正的。我理解为这种正负极的对抗是异常简单、清晰的价值观的对抗。而这恰恰是中国目前社会最为缺失的一种东西,就是正负价值观非常模糊,骗子横行,获益多多,结果骗子成功的后续问题,就是平地里生出了更多骗子。
其实当我们在推崇《故事》的时候,麦基在他这本经典书的第一章,就坦诚地谈了“故事问题”的症结是“故事的衰竭”,这是不是一个冷幽默,当麦基总结出电影故事最重要的时候,好莱坞的故事也已经开始式微了。他在书中说,“故事衰弱的终极原因是深层的。价值观,人生的是非曲直,是艺术的灵魂。”最近的大片里有一部《太极》,很好看,形式也很新颖,但是,看完了以后,走出了电影院,你很难在脑海里留下什么?这是不是“故事的衰竭”呢?记得过去的香港电影,只要是好电影都有好故事催人泪下,都有英雄豪杰让观众血脉贲张……所有的都是丰满,现在就剩下躯壳而已。
麦基还说:“作家总是要围绕一种对人生根本的价值的认识来构建自己的故事——人生的价值是什么?”可惜我们现在羞于讨论人生的价值,尤其是向上的,追求完美的人生价值,因为“高大全”曾经的过度炒作,现在被当使用过的洗澡水,连带这个正能量的“好孩子”,一起倒掉了。没有清晰的正面的向上的价值观,要拍成观众喜闻乐见的好电影,真的好难。
中国现在的整个社会都处在转型期,没有统一的价值体系,传统的价值观,西方的价值观,还有抛弃所有价值观的价值观,多方混杂,要摸清现实也是很难。电影不像小说,比较个性化,电影的本体就是大众化的,观众的范围越大越好,因为对于收回投资更加有利。记得麦基曾讲到美国拍犯罪片,就是宣扬正义战胜邪恶,在全世界都适用。这种价值观最简单易见,可惜中国拍不了,如果把制服警察都拍得像白瓷一样,就没有通过的可能。
说到底,电影是剧作者的个人内心价值观的表演,导演的演绎本身,就是对这种价值观的认同,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如果是一个优秀编剧的本子,真的不好有太多的改动,因为电影中的每个细节的选择都是作者个人的价值观的体现,改多了价值观肯定混乱,让观众心中成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