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2012年第五期《光荣牺牲》创作谈:多少英雄梦凋零

标签:
转载 |
分类: 时评转载 |
多少英雄梦凋零
卢一萍
1998年9月,我到喀喇昆仑山口部队海拔最高的一个边防连队采访,听到了一个军校学员到连队报到时因高山缺氧如厕猝死的故事,讲述者说得极为简单,不足十言。因为他们对他知之甚少,此后也再没人追究过他短暂的人生。他葬身高原,由于大地常年冰冻,很难腐朽,化为泥土,当我站在他简陋的坟茔前,能感觉他的青春气息、英雄梦想依然能从冰冷的泥土下散发出来。同时,我也能感受到亡者灵魂对死亡的迷茫。这个故事多年郁积心中,渐成块垒,却形不成文字,每每想起,异常沉重。
2007年8月,我在读上海作家研究生班时,得知有一次上阿里高原边防一线连队代职的机会,我再次想起那位不朽的战友,想起一晃已七年未再祭奠他,便要求前往。得到批准次日,我从上海浦东机场直飞乌鲁木齐,再飞喀什,然后驱车三百余公里,到叶城与同行军官会合后,搭乘军车,再行一千六百余公里,翻越昆仑、喀喇昆仑、冈底斯诸山脉,行程十日,终于到达喜马拉雅山脉下的达巴边防连。
我这次是乘坐汽车团运送军用物资的卡车上高原的,这使我得以更真切地体验那位学员当年在途中的经历。虽然此前我已两次抵达过达巴,但这次因是从上海出发,从这个国家的最东边来到喜马拉雅山下,由繁华之地来到无边大荒,反差之强烈,如同来到月球一般。在金色的达巴古城下,面对延绵于云天之上的无尽雪岭冰峰,我又想起了那名猝死的学员,竟忍不住泪如雨下。
对生命的尊重一直是我们需要学习的课程,但我们至今没有学会。即使无数士兵战死沙场,为国捐躯,最后也只有一个大概的数字。他们的姓名被“无数”所代替,化为“无名”,就像那位学员,讲述者已记不起他的名字。所以,我决心无论如何要让这个无名者在虚构中复活。
在达巴边防连,我认识了一位连长。他给我讲述了他的经历,讲他当年如何怀揣英雄梦想来到这极边之地,如何靠着信念在这里生存下来,履行职责。我觉得他就是那位活着的死者。他成了这篇小说中杨烈的原型。我跟他讲述了那个学员的故事,他悲哀地对我说,那个家伙死了其实挺好的,至少他的梦想还活着。而他最后只求能想办法提上一职,混满期限,然后退役还乡。
理想消散,信念不存,英雄也就走到了末路,很多人就此凋零。这包括所有怀有英雄情结的人。这个认识使我找到了写作这篇小说的理由,有了这个理由,小说的成形,也就顺理成章了。停笔之时,我长舒了一口气,觉得胸中块垒已经浇去,不想喘气过后,新的块垒又郁结而生。在书房里呆坐良久,终于知道,这是一个写作者的宿命,如果自己不想像英雄一样凋零,就得认命。
[作者简介]卢一萍,四川南江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现为文职军人。1992年开始小说写作。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激情王国》,中短篇小说集《生存之一种》、《帕米尔情歌》,长篇纪实文学《八千湘女上天山》,随笔集《世界屋脊之书》等十余部,作品曾获解放军文艺奖、中国报告文学大奖及上海文学奖等。
欢迎订阅《中篇小说选刊》2012年第五期
邮购地址:福州市东水路76号8层《中篇小说选刊》杂志社
欢迎登陆中篇小说选刊淘宝官方网店订阅:
http://shop65863561.tao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