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像训练还是很有用的
年初本来因为感觉找到了一点感觉,击球也扎实了,没想到一段时间忙其他事情,动作变形的利害。
最近有点焦急,眼看着就要在人多的地方打球,成绩变得重要,三天打鱼N多天晒网的练球方式,看来不适应这种临时抱佛脚的紧急状态,所以选择使用摄像机录像的方式开始练球。
动作变形以后,球场上香客不断,几场好球都被打残了,回到练习场,越整香客越多,后来拿了摄像机一拍,挥杆丑陋,已经回到了“解放前”,当年最难堪的那个动作,一不留神,就又回来了,一点面子也不给,没有摄像机的帮助,还真的不能发现。
这个动作是从内侧上杆,到外侧发狠下杆;因为我过去一直有点上杆过陡的毛病,想在上杆顶点时平一点,结果通过录像一看,上杆平竟然发生在起杆的时候,顶点依然陡直,这个挥杆也就成了废品,不香客那是没天理了。
我现在的摄像机,还是当初学球,为了方便,淘汰了磁带摄像机,专门换了硬盘摄像机,但是,开始用的时候,因为动作太难看,要修改的地方太多,所以,基本上是拍一次,找到要改的关键地方,慢慢练,结果后来就形成了一个固定思维,觉得我还能自我感觉到错的地方,就直接改正,不用摄像机帮助;,等到没有可改的地方,再用摄像机帮忙,结果4年多时间过去了,好像一直没有完成这个任务,也就不大用摄像机;当然,人懒也是一个原因。
最近使用摄像机以后,感觉以前这种想法有错,拍与不拍不一样。单一的自我练习,再加上看不见自己的动作;良好的自我感觉,会带来很多误导,结果动作会变形。
高尔夫动作又是一个精确的空间概念,其中某个关节只要错位了一点点,带来的影响都很大。
当时,我少用摄像机的还有一个原因,除了动作难看,就是看录像收获很少,说白了就是不懂,虽然可以比着职业球员的录像对照,但是不明事理,也是于事无补,我尤其反对以老虎舞姿和麦克洛伊这样的动作来对比,对中年人可能是毒药;即使现在我也是不大赞同让初学者,比照录像学球,除了依葫芦画瓢,不能有所得,如果对象选择错了,受伤更大。现在好多了,明白了很多挥杆的道理,再看录像,有问题也就一目了然,改起来相对容易,尤其是人到中年,身体条件自己最清楚,有些动作不一定好看,但是,打起来顺手,击球效果又好,那么这个动作就可以进行固定了。
摄像机拍摄动作,可以说是最直观的教学手段了,当然摄像机也有局限,看不见内在的发力状态,身体各个部分的韧带、肌肉使用情况;在短杆、推杆这种更讲究细腻技术的地方,摄像机更难发挥作用。
一点有关摄像机辅助练球的心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