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上海美兰湖名人赛看中国球员的差距

(2011-11-01 12:24:47)
标签:

体育

高尔夫

美兰湖

麦克罗伊

卢乘烈

黄文义

果岭

推杆

汇丰

短切

分类: 高尔夫时评

 

     汇丰冠军杯马上就要开始了,又搞一个美兰湖名人赛,相同的明星更少些,没有积分的大赛,有什么看头?

     这些球星会不会耍大牌,不好好打,结果出人意料,冠军的决赛异常精彩,看来钱多还是很能激励人的,古话:有钱能使鬼推磨,真不过时。

      我现场去看了前三天,断断续续的看了,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看点,30位参赛者,22位国外来的,球星居多,8位中国选手,不设淘汰线,所以,破天荒的可以看到中国球员与大牌明星的对阵,这在过去很难得,汇丰杯虽然中国球员也很多,除了第一天组委会的安排,还可以有一两个照面,后面基本上观众到球场时,中国的都打快打完了,而大家又都涌过去看大牌发球,往往忽略了自己球员的发挥。

 

      这次看得真切,走来走去,都有中国球员的身影,我觉得这是好事,如果从差异化的经营策略上来看,上海美兰湖名人赛在汇丰冠军杯之前举行,美兰湖名人赛不可能拥有汇丰冠军杯的号召力,是不是可以在中外球星的混搭上,大做文章,虽然现在中国球员偏弱,如果一旦崛起,上海美兰湖名人赛就有了与汇丰冠军杯分庭抗礼的资本了,中国人总是爱看中国自家的球星,当然成绩不能太差是前提。

      中国球员的短杆和推杆真的让人很受伤,当然第一个是球员自己,第二个就是观众了。记得第一天,一位现在成绩很好中国球员出门好像很不错,上来还抓了鸟,但是,一个5杆洞,第二杆打到果岭边,短切一个蛙跳,鸟飞了,再切洞口,保帕,太受伤了,有这种失误过多,很难成为高水平的运动员,过了两洞,远远看推杆,离洞很近,观众齐声叹息,估计短推没进,真是伤不起;转天看另一位中国球员,跟了好几洞,也是好不容易把球打到洞口,可惜短推错失,而且几乎是不可控制。中国球员的这些短推还不是金河珍的125万大鸭梨推杆,真不敢想象,让中国球员在那样的压力下推杆的情景。

 

      星期六,本来想看看麦克罗伊的击球,后来发现目光聚焦到了韩国人卢乘烈的身上,因为他象中国人,他的击球没有麦克罗伊的潇洒,距离也欠缺,尤其是长铁的功夫,但是,小麦第二杆上果岭,卢乘烈还在果岭之外,50码左右的距离,常常球位不好,但是他一切洞口,抓鸟保帕一点不输小麦,这是和中国球员最直观的差距。

 

     过去我们过于强调心里因素,但是现场看来,我觉得,还是技术缺失,技术准备不足,临场比赛自然信心不足,我们球员的短杆技术比较单一,造成难以适应场上各种复杂状况的球位;果岭过快的时候,中国球员因为习惯了慢速果岭,所以,单一的短杆技术难以适应球场的变化;场地越难,对于短杆的技术细节要求越高,没有这些细腻的技术细节,就不可能成为世界级的高水平运动员。

 

     中国球员的推杆更是差距巨大,有一个洞,我待了比较久,看了很多中国球员经过,这是一个下坡洞,坡度不小,国外球员也难进,但是基本上在洞口,中国球员一推大多数直接溜出了很远。其实原因很简单,都是技术问题,中国的很球员竟然还在用敲击的方式,这种推杆只能在慢速果岭上使用,到了快速果岭上就是灾难;中国球员的推杆大多数用手,或用手的成分偏多,要走上世界级的赛场,这样不行。

中国的球员里面,胡牧的推杆动作较好,也许是一直在国外学球的关系,推杆的动作更接近欧美的风格,感觉他最大的问题,就是肩不够活,少了点睛之笔,如果活肩应该可以让他的推杆具有灵气,可以提升一个台阶;胡牧最后的成绩最好,可能和他的推杆比其他中国球员更适应快速果岭有直接关系。

     推杆的技术非常重要,没有好的技术,再苦练都没用,由于推杆动作太过简单,所以很多时候让人无从下手,所以,衍生出很多无厘头的训练方法,这种方法让我们的运动员到了球场上难有自信。新浪视频有一段采访黄文义的录像,正好涉及到推杆的练习,这里提出来聊聊,对事不对人,因为这些人我都不认识。黄文义指着一个推杆练习器,说一个老外送给他的,要他每天练一千次,黄还很不好意思,觉得达不到这个数量级;我想说最好没有达到,如果达到了,一段时间以后,基本上把他仅有的好的东西,全废掉了。这种极其单调、机械的训练方式,最终的结局就是毁了好球手。这样练不会有好成绩的,结果,你达不到数量,就会说你不认真,你达到了,就说你真是笨,这样练也练不好,总之,问题不在教练身上。

     我们只要静下想一想,对着这么个冷冰冰的铁架子,每天重复一千次,那不是傻了吗,再好的动作也僵,僵了的动作绝不是好动作,人是有灵性的动物,是有思想的,这种不动脑经的重复只会让人的思维退化,不可能进步的,好的推杆,世界上最顶尖的推杆动作都是有灵性的,不是僵死、机械的;换一个角度来说,一千次的练习,让人对这个铁架子产生极强的依赖感,推得再好,走上果岭,没有了铁架子依赖,心里空空荡荡,怎么可能有信心来推好球;再换一个角度,从技术动作来看,这个铁架子只代表了一种技术动作,而球员因为身体各异,技术动作都会有自己的特点,被按进了一个模子里,怎么可能会得到良性的反馈。

     我是赞成使用器具,但是需要明白器具的特点,我看黄文义房间的这个推杆练习器,我觉得这个练习器的作用,其实是训练球员的肩部线性摆动,这个对短推作用明显,这种器具对于上下杆偏移较多的球员作用最大,短期纠正用处大,纠正完了,就要停止练习,避免肌肉被练僵死。明白了这个道理,不用这个器具也可以想出很多好办法,来获得更好的效果。

 

     练习最好的结果是苦练加巧练,假以时日,必有大成。

     高尔夫还有一个原则,不明白的不要瞎练,炼得越多,错的越远,改起来越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