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黑衣女人#红衣女人20231109

(2023-11-09 19:53:26)
    短视频上看到<著名心理学家卡尔荣格的经典心理学语录>有说:
    “抑郁就像黑衣女人,如果她出现在你家门口,不要赶她走,邀请她进屋,拉起一把椅子,让她有宾至如归的感觉,听她说些什么”。
     这个句话很棒,很好理解。“黑衣女人”随即与自己同行,成了朋友,我本也是其中一员。如此比喻的话,抑郁另一端的躁狂就是“红衣女人”了吧,唯绚烂鲜亮的红色与之相配。
     前天看到这句话后,总想表达点什么似的,却又没有思路。

      今天在看尼采(1844-1900)的《善恶的彼岸》的最后两章。这本书,8月份买的,不易看,断断续续的看到现在,前面基本都忘记了,就今天看的还有些感触。第八章<大众与国家>,第九章<什么是高尚>。由于对西方文化及历史了解甚少,挺多词语及内容很难理解或者根本理解不了,可依然能感受到与隐藏在他身体里的黑衣女人、红衣女人。不难想象他们三者间的撕扯更是惊心动魄的吧。用他一百多年前留下的文字来解读不同地域、历史环境下的自己所处的当下也挺合适。我真是个幸运的人,晚他一百多年出生,科技发达,资讯便利,才能读到他的书籍。单纯的生个“病”,却找到“异类”中的同类,寻得一位长者,这本就是福气,值得感谢。而一百多年前的他,某些时候该是多难的吧,身体上的,精神上的,我不敢去想象,稍稍去试探一下我已忍不住泪水。然后,无须我的多情,他同样是位能感知到自身幸运的人。
    
    摘抄几句最喜欢的句子吧:
    、他们是过去的,也是未来的,他们还没有现在。 
    、我在自己的幸运和超然里进行着思考,还要多久才会出现一个更强大的人去统治那些强大的人;此外,想要弥补一个精神上肤浅的名族,还有另外一种办法,那就是让另外一个名族变得深刻。
   、所有名族都拥有那种被自己冠以美德之名的,自己特有的伪善。人们对于自己身上最美好的品质一无所知,他们也不能有所知。
   、我能够想象一种音乐的存在,它最罕见的魅力就在于对善恶的无知,它这里时不时会泛起的,也只是偶尔的水手乡愁,一些金色幻影和柔软脆弱:一种艺术,他目睹了一个正在走向衰落的,甚至有些不可理喻的道德世界的色彩斑斓,从遥远的地方逃到自己这里来,而且它足够热情和深刻,可以让这些年迈的逃亡者投进自己的怀抱。
  、腐蚀代表着各种内在不能正在趋近于混乱无序的状态,被称着“生命”的情绪基础结构正处在崩溃的边缘:当我们能够在某一种生命构造中看到腐蚀的痕迹时,那么它就已经成为与之前完全不同的存在。
  、人们理应对自己坦诚如斯(生命的本质&权利意志)。
  、虚荣大概属于一个崇高者最难以理解的几种事物之一:他会尝试在另外一些人费尽心思想要抓住虚荣的时候将它拒之门外。居然有人想要让别人给予自己一些其本身并不具备(所以也不配拥有)的称赞,并且信以为真,这让他感到难以置信。虚荣的人身体里留着“奴隶”的血液,是奴隶刁蛮之气的残留——而如今,在那些女人身上,还有多少“奴隶”的残留啊!
  、终有一日会迎来一个和平世界,那时候就不再有这样强烈的危机感;可能再也没有邻邦里的敌人,生活必需品甚至销售都多得过分。古老教育的约束力在一瞬间被瓦解。
  、以后那个唯一还有意义并且有人相信的道德会这样呼吁大家:“向他们学习,把自己变得平庸吧!”然后,这个处在平庸之中的道德,真的是非常难以为它布道。它连自己的情况都没有说清楚过,它是什么,又想成为什么!它只能说中庸、尊严、义务与大爱,它必然要隐藏讽刺!
  、有一种最为明确的高等级的标志,就是一种出自等级的不能;有一种对敬畏的微妙变化进行仔细区分的趣味,它能够对外展示出那种高贵的出身与习惯。如果有一种出自最高等级但是却不曾被那种权威所引起的畏惧保护起来,有可能被一些鲁莽冒失的事物冒犯的事物出现:一种不曾被标示出、没有被发现、还处在实验阶段的、未经过自己伪装和隐藏的事物,就像一块行走的试金石,只要有灵魂从它身旁经过,那么其材质、高度以及精细程度就会接受重大考验。假如有人的使命就是不断熟练某种探索灵魂的技艺,那么就一定会对这种本能灵活多变地进行运用,从而确定一个灵魂的终极价值、它所具备的那个永恒不变的先天等级序列:他会运用这种灵魂敬畏的不能去考验那个对象。假如广大群众(那些肤浅急躁的种族)居然可以产生这样一种认识,世界上有一些不可触碰的存在,意识到在面临某种神圣体验的时候需要脱掉鞋子,需要拿开不洁净的双手,就已经相当了不得,这大概是他们所能达到的最人道的高度。就算是那些最底层的民众,特别是农民们,跟那些所谓的有教养者、那些看书读报的精神放荡者相比,拥有高尚趣味和适当敬畏的人反而更多一些。
  、高尚的灵魂在一种强烈又敏感的报偿本能的驱使下,会将自己灵魂索取的事物按照等量回报,这种回报便是他本能的基础。他一点也不喜欢“仰望”,要不就是平缓地目视前方,要么就是干脆俯视:他清楚自己正站在高处。
   、中国的小孩子在很小的时候,母亲就会教会他们一句俗语:小心,“要让你的心变小!”晚期文明的根本趋向就是如此:我相信,一个古代希腊人如果看到如今的欧洲人,肯定也会一眼就从他们身上看到这种自我渺小的趋势,他眼中的我们,只是这一方面就已经处于“趣味上的不道德”了。
  、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只有那些最相似和最平庸的人类占据优势,而那些被挑选出来的、更加细致、罕见和难以理解的人类则成为弱势群体,他们总是孤独的,因而也容易遭受意外磨难,更难延续下来。人们只能使出全力去抵抗,才能够阻止这种趋同进化,才能够不让人类朝着相似化、平均主义、平庸化和无知的方向继续发展。
  、耶稣一生的神圣事迹与虚伪的面具下面,就有一个最让人心酸的个例,一个将对爱的认知昨晚祭品殉道的个例:将一个最无辜、最期待的心灵作为祭品,因为不满足于人类之爱而殉道,它想要的只有爱和被爱,而且当遭到拒绝的时候就会用一种暴力、疯狂、可怕的方式进行反扑;一个缺少爱的造物,永远都不满足也不可能满足,所以它肯定要创造一个地狱,将所有拒绝献出爱的人关进去,但是最后,因为对于人类之爱的认知又让它一定会创造一个上帝,这个上帝就是爱本身,就是一种爱的能力,这个上帝对人类之爱表示同情,因为人类的爱是这样的匮乏和无知!但是那个对此有所感知的,并且由此而认识了爱的,就会开始追求死亡。但是为什么要陷在这些痛苦之中不出来呢?如果这种情况并不是无法避免的。

   。。。。

   本想摘抄几句的,喜欢的太多,根本抄不完。。。
    留着精度的时候再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