尴尬的一分硬币
——钱币热题之一
罗文华
文华按:《今晚报》副刊自今日起将连续七天刊发我的系列文章“钱币热题”,本博亦将同步贴出,敬请垂注。

美国丹佛造币厂1943年出品的一美分镀锌钢硬币(本文作者收藏)
前段时间,中央电视台至少两次连续播出十集纪录片《货币》,引起很多朋友关注,成为大家茶余饭后的热门话题。人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货币与世界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运行秩序之间,有着多么特殊和重要的关系。著名经济学家陈志武教授曾这样描述货币:“货币化是市场化深化发展的前提或基础;同时,货币化的发展也是个人自由的前提。”货币既是社会经济发展中最根本的要素,也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它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给人们很多疑惑。因此,研究和分析货币,既是对财富的探讨,也是对人性的探讨。大型纪录片《货币》的价值,或许更在于此。
在观看《货币》的日子里,又得到这样的消息:自2013年2月4日起,加拿大皇家铸币厂不再发行一分硬币,同时开始回收进程。此举受到经济学家的欢迎,加拿大中央银行经济师奥伯里甚至认为,五分硬币也可考虑被废除。据说,加拿大政府停止发行一分硬币的主要原因是,铸造一枚一分硬币的成本为1.6分钱,政府每年要为此多支付1100万加元,而各大银行每年处理一分硬币也要支出约2000万加元。另一大背景是,数十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物价也水涨船高,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已极少用到一分硬币。有人统计,废除一分硬币每年可为纳税人节省一亿多加元。世界很多国家都存在着同样的问题,最小面值的分币去留只在一念间,处境极为尴尬。
在我家里,二十年来积存的人民币硬币大约已有十几公斤。我相信,每一个中国家庭都或多或少地积存着一些硬币。在中国的大城市,分币多年前就已经基本退出现金支付领域,而一角币作为现金支付目前仅在超市、医院等部分行业流通。至于五角币和一元币,我不了解近年的发行量,我只能说,直到2012年的秋天,我才得到亲友在购物找零后特意为我留下的一枚2012年版五角硬币。我见到这枚崭新的五角硬币时,不禁怦然心动,竟有些得到金币般的快感。
与此同时,现代流通硬币逐渐步入收藏殿堂,有些还成为收藏投资领域的“黑马”。在人民币分币的硬币中,出现了升值较大的“五大天王”和“四小龙”。仅看一分硬币,1955年版目前价格在30元左右,1957年版和1992年版售价均达到60元。最厉害的是1981年版一分硬币,单价竟涨至1500元左右,较面值涨了15万倍。试问,世界上有什么古董珍宝三十多年便能暴涨15万倍呀?这到底是一分硬币的尴尬,还是它的幸运?
我喜欢按年头集存中国、日本、英国、美国等国家发行的小面值硬币。其中值得一提的是1943年发行的三枚一美分,由美国三家造币厂分别出品。那年适值二战,美国造币厂希望把铜原料留给军队使用,实验了其他一系列材料,最终决定采用镀锌钢。1943年发行的一美分镀锌钢硬币,也有人称之为铁币,仅在这一年使用此材料,因而较有历史意义。造币厂克服了战时金属匮乏的困难,坚持造币,支援前线,这一分铁币体现了一种坚韧的精神。
货币的职能,包括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等。很多国家的分币,已经明显地丧失了这些职能。那么,它们是否都能够在收藏领域获得新生呢?
货币,从最初的起源,到局部的通行,从站在国际贸易的制高点,到今天成为世界经济浪潮中最棘手和根源性的课题。人们对货币从哪里来,和它又将如何影响世界,产生了越来越多的困惑和期待。小小分币眼下所面临的尴尬,是否也是人们这困惑和期待的一部分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