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佳节得福记

(2013-10-10 21:37:30)
标签:

文化

分类: 藏品藏识

佳节得福记

罗文华

 

佳节得福记


佳节得福记

      今年中秋,是个周四,适逢沈阳道古物市场大集,料想一定特别热闹,早晨起来便乘车去逛。路上听到交通广播特别说,沈阳道地区路口压车多少多少米,这在我意料之中。
      意料之外的是,今天沈阳道古物市场大集之繁盛程度,令我这个逛了二十多年沈阳道的人都感到震撼。前两天听一位藏友说,四平东道与新华路交口有几个小摊值得一逛,我还将信将疑,因为我以前从未见过那个地方有地摊。今天一下车,我便直奔四平东道与新华路交口,看看情况究竟如何。果然,这里的小摊一个挨一个,不仅把马路两侧都占满了,而且连一条从四平东道蜿蜒通至哈密道的小胡同也摆得密不透风。过去我们报社就在沈阳道附近,所以这一带我熟悉得很,但也从没机会钻过这个小胡同,今天为了逛摊,竟也钻了一把。再往前逛,真是不得了,四平东道、锦州道上的地摊都摆到了和平路口。也就是说,天津最著名的商业街和平路已经成为沈阳道古物市场“扩张界”的东线。在中国很多大城市,都有类似天津沈阳道这样的大型文物市场;然而,在一座特大城市的繁华地区,多达数十条的街道里巷都成为文物市场,这在全世界恐怕也只是天津有此风景吧。
      可能因为过中秋节,街头虽然有保安人员值班,但管理部门并没有限制摆摊。我看到,这几十条街道里巷和数以万计的地摊、数以十万计的游客秩序井然,人们在这里充分享受着假日的悠闲和淘宝的快乐。我随着摩肩接踵的人流漫无目的地向前逛着,歇脚的时候也仔细看了几个卖旧书和杂项的小摊,翻腾了一会儿摊上的东西,但并未发现有称心如意的。
      逛至辽宁路附近的一个胡同口,道路被游客们塞住了,我走不过去,便蹲下来,看一个杂项摊上的物件。其中有个钱币册子,我随便翻了翻,里面有这些年市场上不太常见的北宋宣和元宝、崇宁通宝小平钱,更有淳化元宝背两佛金钱,但都是仿制品。我想了解一下这些赝品的市场行情,就问了摊主一句价格。摊主是个年轻人,外地口音,回答得很干脆:“册子里的钱币都是50元一枚。”我觉得他这卖法挺有意思,玩钱币的人都知道,那枚淳化元宝背两佛金钱,其真品是宋太宗巡视佛教圣地五台山时为烧香敬佛而专门铸造的,1988年由一个建筑施工队在五台山中台顶佛塔旧址清理塔基时挖出的,目前可以卖到10万元,而他却只卖50元,这不是明摆着告诉人们它是赝品吗?我假装糊涂,故意问道:“这些钱币都是真的吗?”他回答得又很干脆:“您凭自己的眼力看!”这我就明白了,他不敢正面回答,说明他不懂钱币,自己也没根。
      我继续翻看那个钱币册子,无疑,仿制品占了大多数。翻来翻去,只有一页引起我的注意。这一页插着十几枚康熙通宝,都是真品,但插在下面的几枚品相都不太好,有的钱上还被打了四个眼儿,只有上面的四枚品相挺好,字口清晰,包浆老到。我翻到此页的背面,看到这四枚康熙通宝的背文,不禁眼前一亮:它们竟是满、汉文“福”字。
      近些年,钱币收藏者颇为看重康熙通宝背福钱,其市场价格走势扶摇直上。福,指清代铸钱之宝福局。1646年(顺治三年),清军攻进福建,遭到郑成功的顽强抵抗,随即向福建增兵,迫使郑氏政权迁台。1648年,清军彻底平定福建,1649年,在福州设福建铸钱局,俗称“宝福局”,铸背满、汉文“福”字顺治通宝。1680年(康熙十九年),为平定台湾,给攻台清军搭配军饷,福建巡抚奏请除在福建前线漳州设炉开铸“漳”字康熙通宝外,也在宝福局大量铸钱。康熙通宝背福钱有多种版别,一般根据满文“福”字的大小和形状分为四类,即大福、中福、小福和弯弓福。这些年人们喜爱康熙通宝背福钱,除了康熙时期铸钱比较精美的因素外,更与同一枚钱币上铸有满文、汉文两个“福”字有关。这一对“福”字,恰好满足了人们祈福纳祥的愿望。
      我打定主意要买,但也要做做划价的姿态。于是问摊主,如果这四枚康熙通宝都要,是否能优惠些。摊主的回答仍很干脆:“一口价,100元!”我压抑着内心的喜悦,从容地付款。付款拿货后,我又故意问了一句:“既然已经成交了,你告诉我实话,这钱到底是不是真的?”摊主还是那句话:“您凭自己的眼力看!”看来,他一点儿责任也不敢担,是真的不懂钱币,只想把货卖出去。
      我拿着这四枚品相熟美的康熙通宝背福钱高高兴兴地往回走,路上遇到几位熟识的古钱藏家。我请他们仔细鉴定了这四枚钱,并告诉他们买价。他们连说:“你这真是‘捡漏儿’了。这是十年前的价格,现在100元连一枚也买不了。这种品相的康熙背福四枚至少要600元。”大家都感叹道,沈阳道真是冒险家的乐园,如果确有眼力,能够假中觅真,甚至火中取栗,“捡漏儿”的机会还是有的。
      “乐只君子,福履成之。”这就是我在这个中秋佳节的美好感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