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简谈6本中国建筑史

(2015-06-21 14:55:46)
标签:

中国建筑史

中国古建筑

读千卷书

古建筑

旅行

分类: 中国古建筑
       这几年,由于旅行而喜欢上中国古建筑,每次看完实物回来,不免要到图书馆借点相关书籍看看,一开始,当然是最经典的、有梁、林两位先生所著的《中国建筑史》,后来,随着次数渐多,自然会想了解一下其他作者的讲法。于是,图书馆里与中国建筑史相关的书籍基本上都看过了一次。
       下面,简单谈谈这些值得推荐阅读的、不同作者的《中国建筑史》之特点。




《中国建筑史》_梁思成先生|不必多说的必读经典
简谈6本中国建筑史
(图片源自网络)

       中国古建筑研究之泰斗所著的中国第1部真正学术意义上的《中国建筑史》。这部《中国建筑史》成书于1945年,成书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极为令人感动的故事,有兴趣可以看看央视的纪录片—— 《梁思成 林徽因》 ,尤其是 第四集 流亡第五集 惨胜 。另外,小弟去年山西仿古后为林、梁两位先生所写的致敬之文也可以看看,《穿越时空的对话,谨以此图文向梁思成、林徽因先生致敬!

     他用极为干净而又准确的语言把知识传达给你“,这是《梁》一书中,编者开篇写的话,我认为这对他著作的评价极为准确。
      去到一些少有人造访的庙宇,被人问得最多的问题之一就是”你们是学古建筑的?“,我的回答总是”不是,只是喜欢古建筑“。
      而这种喜欢,现在想来,和3年前开始想了解中国古建筑时,梁先生的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比喻,让一个门外汉不至于被晦涩难懂的术语吓到而停止探索有莫大关系





 《图像中国古建筑》_梁思成先生 | 更多古建筑审美
 
简谈6本中国建筑史
(图片源于网络)

      此书最开始是梁思成先生想为外国人介绍中国古建筑而写的,其文稿用英文撰写,保存于两位先生的美国好友费慰梅女士手中,后来因政权交替、建国后的学术形势等原因,此书一直到80年代才出版。

       相比《中国建筑史》用词较为中立,《图像中国建筑史》加入了更多作者个人审美的倾向

       书中将中国现存木构古建筑分为豪劲时期(约公元850-1050年,唐中后期至宋初)、醇和时期(约公元1000-1400年,宋、元、明初)、羁直时期(约公元1400-1912年,明、清)。从书中,我们不难发现梁先生对唐宋古建筑美学风格之推崇。

       就自己个人的审美来说,结合看过的实例,对于官式古建筑自己也只是喜欢唐至元,到明代的建筑只喜欢民居,清代喜欢的则只有江南园林。对于明清那些过于繁复的装饰,始终保持距离,不大有感。





 《中国古代建筑史》_刘敦桢先生|大量的老照片
 简谈6本中国建筑史

      刘敦桢先生,另一位中国建筑史研究泰斗。此书成稿于文革前,出版却要到文革后的1978年。书的架构是经典的中国建筑史架构,以建筑风格相近的历史时期划分“章”,每一章里再介绍城市、宫殿、寺庙、住宅、陵墓等。此外,还探讨了社会的变动和建筑材料、技术和艺术。

       不过,书中最让我喜欢的还是和各处古建筑相关的老照片





《中国古代建筑》_ 贾洪波先生|较多谈到了南方古建筑
 简谈6本中国建筑史
(图片源于网络)

      这本书其实更适合古建筑专业的学生阅读,因为书中设计到许多建筑架构、构件的细节数据等,并不是很容易明白,我自己看了也是大约能看明白3成。

      此书让人惊喜的是较多地涉及到了南方古建筑长期以来,对中国古建筑的研究都较多集中在北方,大概是因为北方留存的建筑实物多,而南方由于气候潮湿多雨,保存到现在的宋代木构已经屈指可数,于是,各版本的中国建筑史都是约略地提一下南方古建筑。此书涉及南方古建筑之多,是其他中国建筑史书籍所未见。

      希望有一天,会有一本《中国古代南方建筑史》。



《中国建筑史》_王其钧先生|通俗易懂、图文并茂、最易读的中国建筑史入门书
 简谈6本中国建筑史
(图片源于网络)

      相比上面的那几本,这本可能是文风最为通俗易懂的,加上书中配以大量彩图、想象复原图等,比较容易引起人们读下去的兴趣。

       王其钧先生的文风通俗易懂、轻松流畅,在这里也推荐他的另外一本关于中国雕塑的书——《中国古代雕塑精品解读》








《识别中国古建筑》_李金龙先生 |大力推荐,助你成为古建筑鉴别、鉴赏家
 简谈6本中国建筑史
(图片源于网络) 

      作为一个业余古建筑爱好者,这是我最喜欢的中国古建筑相关书籍之一,也是最值得对想了解中国古建筑的同好者推荐的书籍之一
       作者别出心裁,从古建筑各个主要构件这些细节入手,横向比较了各个时代的样式、风格,配以大量的图例,让读者能够以较短时间,清晰地从建筑的细节来辨别各时期古建筑的不同之处。
       就拿中国古建筑最重要的构件——斗拱为例,作者将各个时代的、有代表性的建筑之斗拱一次过呈现于读者眼前,读者能得到最直观地感受。
       请看看下面此书的目录,基于对建筑各个细节的横向比较,相信大家看完这本书,也能成为一名入门古建筑鉴别、鉴赏家。

一、古建筑的起点——远古建筑
二、古建筑的基础——台基
三、古建筑的骨架——梁柱构架
四、古建筑的骨架——斗拱
五、古建筑的内架——雀替
六、古建筑的骨架——柱础
七、古建筑的项部——屋项
八、古建筑的顶部——屋脊装饰
九、古建筑的项部——瓦与瓦当
十、古建筑的装修——门
十一、古建筑的装修——窗
十二、古建筑的装修——栏杆
十三、古建筑的装修——罩
十四、古建筑的装修——天花
十五、古建筑的装修——彩饰
十六、古建筑的墙与地
十七、古建筑的守护者——石狮
十八、古建筑的摩天者——塔
十九、古建筑小品——幢
二十、古建筑小品--牌楼
二十一、古建筑的芸芸众生--民居


       此外,大概和作者学美术出身有关,书中不但有大量手绘图,行文中也涉及了不少关于审美的内容,尤其是各时期的石狮风格比较这一章,印象尤为深刻。



=========================================================



   除特别说明,均为原创文章、图片,保留版权标识下,欢迎转载。非商业转载请注明来源,商业使用先请征得本人同意。如果喜欢,请不吝点赞、转发哦!谢谢!
   更多旅行、摄影、广州、博物馆或中国古建筑的话题,也欢迎在微博@風清航i 交流。简谈6本中国建筑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