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風清航_勤而行之
風清航_勤而行之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5,247
  • 关注人气:17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莫高窟】的#中国古建筑#密码

(2015-06-23 06:47:31)
标签:

莫高窟

唐宋古建筑

中国古建筑

壁画

杂谈

分类: 中国古建筑
#中国古建筑#私家档案·七

中國古建築@莫高窟
  
藏身洞窟、壁画的中国古建筑信息
【莫高窟】的#中国古建筑#密码
 年代:北凉至宋的6、700年
       方位: 甘肃  敦煌  莫高窟
              亮点:壁画中无数唐宋建筑信息、1组唐代4组宋代屋檐、1座中国唯一的单层亭阁式木塔





简介

       莫高窟,以壁画、雕(彩)塑艺术享誉世界,而对于中国古建筑的研究,莫高窟也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因为洞窟中的壁画中有大量唐宋古建筑的题材,是研究唐宋古建筑的重要资料、佐证。像雀眼网、 拒鹊等,许多在现存唐宋建筑中已经不可见的做法,依旧在敦煌的壁画上被记录下来。
       除此之外,还保留了1组唐代4组宋代屋檐、1座中国唯一的宋代单层亭阁式木塔他们分别是:第196窟屋檐,唐景福二年(公元893);第427、437窟屋檐,北宋开宝三年(公元970);第444窟屋檐,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第431窟屋檐,北宋太平兴国五年(公元980);老君堂慈式塔,北宋前期(公元1000年左右)。








唐宋屋檐

       关于莫高窟的唐宋屋檐,大力推荐 @司图博行 的博文《〖酒泉市[敦煌市]〗莫高窟之五檐一塔 》,里面对莫高窟的”1组唐代4组宋代屋檐、1座中国唯一的宋代单层亭阁式木塔“有着简明且专业的解读,图片也拍得好。在这里,小弟就不班门弄斧了。总之大力推荐→→→:《〖酒泉市[敦煌市]〗莫高窟之五檐一塔 》by@司图博行 

 

【八座唐构的考证博文我看了,精神可嘉,但其中不少论点不敢恭维、甚至是低级错误(不知博主看了有没有自已思考)。单说上青莲寺藏经阁,据我所看,文中的论点没有一处是典型的唐代特征,而是典型北宋风格,完全站不住脚(事实上也没有任何的专家学者支持这一观点)。文中的对比依据——196窟木构窟檐,纪年题纪是洞窟壁上的纪年题纪,而不是木构窟檐的纪年题纪。梁思成曾经配过测绘图,一跳华拱上的乳栿出头并不是华头子而是破损成斜面(与文中的图不同),说明梁头很可能还是二跳华拱而不是华头子。更有力的证据是,对比现存的唐、五代、辽初的现存实物和壁画建筑形像,这一时期的华头子均是不出头的(所反映的材分制模数涵义这里就不展开了)。华头子出头的做法均在北宋才出现。上面关于华头子出头的说法,不涉及南方建筑,仅就北方建筑而言。】 博友@有一种落后叫先进 关于此文的观点·1。
       而我个人从斗拱、室内梁架,均没看出是唐代特征。对于中国现存唐代建筑,我认同主流的4座半的观点。



【关于布村玉皇庙前殿,我谈点个人看法,八角石柱、柱头一跳华拱、梁头制成二跳华拱,这一部分构架确实具有典型的唐代特征其他部分大多为宋金时期特征,如果叉手下的蜀柱是临时支撑上去的无榫卯结构,则叉手也是唐代特征。部体而言,这座殿杂合了唐、宋、金各个时期的特征,应是历史上多次改建的结果。】
博友@有一种落后叫先进 关于此文的观点·2。









427窟屋檐,北宋开宝三年(公元970)
【莫高窟】的#中国古建筑#密码


【莫高窟】的#中国古建筑#密码




437窟屋檐,北宋开宝三年(公元970)。
【莫高窟】的#中国古建筑#密码




431窟屋檐,北宋太平兴国五年(公元980)。
【莫高窟】的#中国古建筑#密码



      由于当时不让带相机,只在外围拍下了3个屋檐的影相。还是推荐看@司图博行 的博文《〖酒泉市[敦煌市]〗莫高窟之五檐一塔 》,清晰且详尽。







壁画中的古建筑信息
若干

       以下图片,皆拍摄于今年3月,香港文化博物馆Hong Kong Heritage Museum《敦煌——说不完的故事》特展



275窟  北凉 公元421—439年   看点:阙

【莫高窟】的#中国古建筑#密码
       以汉阙,表现弥勒佛所居的兜率天宫,可以看到一些屋顶、鸱尾、斗拱的样式。




303窟   | 看点: 障日板

【莫高窟】的#中国古建筑#密码


【关于“障日板”,我不知道博主的图片引用的是什么文章,这个说法是错误的。那个构件在〈营造法式〉中称为“障日榻”,宋代界画中非常常见,但很少有人知道构件名称。“障日板”另有其物,位置和样式不同。】by 博友@有一种落后叫先进



220窟   初唐(公元642~662年  看点: 栏杆

【莫高窟】的#中国古建筑#密码


【莫高窟】的#中国古建筑#密码
       栏杆, 西方经变图 (临摹)局部。


【莫高窟】的#中国古建筑#密码
       中原式灯楼,药师经变图 (临摹)局部

【莫高窟】的#中国古建筑#密码
       观其基座,大概可以看出当时水榭营造的其中一种样式。





45窟   盛唐(公元)| 看点:建筑整体&细节、回廊、栏杆等
【莫高窟】的#中国古建筑#密码
      观无量寿经变图(临摹) 局部  




148窟  盛唐(776年)
 | 看点: 屋顶

【莫高窟】的#中国古建筑#密码
      经典的唐代建筑风格,屋顶之舒展让人喜欢。




217窟   盛唐 | 看点: 雀眼网、宝刹、建筑整体等

【莫高窟】的#中国古建筑#密码





445窟   盛唐 | 看点: 拒鹊、斗拱等

【莫高窟】的#中国古建筑#密码


【莫高窟】的#中国古建筑#密码
 拒鹊细节



171窟   盛唐 | 看点: 城楼

【莫高窟】的#中国古建筑#密码





172窟   盛唐 | 看点: 城楼

【莫高窟】的#中国古建筑#密码





158窟   中唐 | 看点: 屋顶

【莫高窟】的#中国古建筑#密码
       琉璃瓦顶天殿



榆林窟第25窟    中唐 | 看点: 大木架构

【莫高窟】的#中国古建筑#密码
      屋顶明显的大叉手,与佛光寺如出一辙。




159窟   中唐 | 看点: 城楼
【莫高窟】的#中国古建筑#密码





112窟  中唐  | 看点: 栏杆  
【莫高窟】的#中国古建筑#密码
       
反弹琵琶乐舞图(临摹)  局部  。敦煌壁画中最著名的一幅之一。




25窟   中唐 | 看点: 台基、台阶的装饰

【莫高窟】的#中国古建筑#密码






138窟  晚唐 | 看点: 城、城门

【莫高窟】的#中国古建筑#密码






156窟  晚唐   | 看点: 

【莫高窟】的#中国古建筑#密码
       张议潮统军出行图(临摹)   局部 。




 61窟  五代  | 看点:建筑组合   

【莫高窟】的#中国古建筑#密码
      五台山图 (临摹)。梁思成先生正是受此壁画启发,在五台山外围重新发现中国的唐代古建筑——佛光寺。




454窟  | 看点: 大木架构

【莫高窟】的#中国古建筑#密码
        营建中的寺庙。





榆林窟第3窟    西夏 | 看点: 建筑整体&细节、栏杆、须弥座等

【莫高窟】的#中国古建筑#密码
       西方净土变图。从壁画上的建筑细节,如鸱吻、斗拱、栏板等等,可以看出已经与唐代的建筑风格大有不同。







一些事


我错了
       两年前初访莫高窟,彼时对壁画、雕塑的兴趣还不大,最想看到的还是壁画中的古建筑信息。
       在参观第一个洞窟时,就看到了唐代的壁画上绘着建筑,当时兴奋过头,拿着自带的电筒一直照着建筑的部分。
       后来,导赏员终于忍不了我,冷冷又客气的说“如果你觉得你的手电比较亮,可以借给我……,……不然你这样会影响我讲解。“
       兴奋过头,影响到别的参观者,实在不该。

  



压哨观展
       3月从柬埔寨回来,从微博网友@广东梦里昙花 得知香港文化博物馆有个敦煌特展,而且展期将要结束。看过官网的介绍后,大有如此文化盛宴,岂能错过的感觉。于是,“马停一日蹄”,又立即奔向香港。 
       此次参观,比一年多前更加注重欣赏彩塑、壁画的艺术,获益良多。而更妙的是,在走廊上,策展方更集中呈现了有代表性的、与建筑相关的壁画照片,轻松实现一年半前所想的。

       彩塑、壁画、古建筑,简直是一次过满足了我3个愿望!




数字敦煌
      记得在展览的最后,看到樊锦诗院长的一句话,内容大概是我们这几代人奉献一生,只希望让敦煌的艺术能够保留得更长久一些”。不知为什么,这简单而又谦卑的一句话,却让我感受到许多悲壮的情怀。也许是刚带着蒋勋先生的《吴哥之美》去完吴哥回来,对"美,总是走向废墟“有更深刻的体会。

      所幸的是近年在樊锦诗院长的大力推动下,“数字敦煌”取得卓越的进展,利用现代的数字技术使这些人类共有的文化遗产、这些精美的彩塑和壁画艺术有了长久保留的可能,也使文化、艺术有了更充裕的传承时间。



 博友@有一种落后叫先进 观点专区
       从#中国古建筑#私家档案的第2篇佛光寺起,多次获得这位博友的指点,斧正文中谬误,增长知识。在此将没有加入上文的、他的一些观点作压轴放送。


宋代屋檐竟可能是隋唐之物?
前些年有位学者做过考证,四座定为宋初的窟檐很可能实际年代都在宋以前,宋初的纪年题纪可能只是修缮瓦作和椽子,柱梁构架可能还是宋前之物。详见《建筑史的伤痛_曹汛》《建筑史的伤痛_续_曹汛》两篇论文据曹汛的考证431窟窟檐为北魏末木构、427窟窟檐为隋大业木构、437窟窟檐为初唐木构、444窟窟檐为盛唐木构。另有武山拉哨寺大佛崖上的木构遮檐为北周明帝三年(559年)木构。看完这段话想必博主会感到震惊,别忙,由于没做木材碳-14测年,现在还无法下定论,心中有点期盼就行。

现在的树木年轮数据库,好像已经累计到了四五千年,到了新石器时代。印象中80年代以后的木材测年都是碳-14测定结合年轮校正夏商周断代工程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以后,这一技术运用得更先进了。




炳灵寺172窟佛帐
炳灵寺石窟172窟佛帐为北朝小木作实物(注意,是小木作不是大木作,比法隆寺的玉虫橱子还要早)




业余不也挺好吗?
有热情就好。成功学上有句话说,真能持续关注某样东西累计一万小时,就基本成专家了。我想说,业余的就是最美的,那是发自我们内心的欣赏和喜爱,完全没有负担,能让我们在焦虑和繁忙中身心放松下来、享受到心情的愉悦。



=========================================================

推荐文章:
        敦煌石窟公共网——石窟介绍:http://public.dha.ac.cn/list.aspx?ID=912636348373




参考书籍:
《图像中国古建筑》——梁思成先生
《识别中国古建筑》——李金龙先生







     关于相片:皆以被我称为“博物馆神器”的Nikon D700拍摄,镜头为Nikon 35mm 2D&Carl Zeiss  Planar 50mm F1.7。拍摄时,ISO800-1600,M档曝光观看曝光表减光1档左右,Raw格式后期拉光暗部。




      关于中国古建筑,作为爱好者,并非专家,文中难免有不正确、不严谨之处,若得古建筑高手、达人指点一二,扶正谬误,那实在是万分感谢。


   除特别说明,均为原创文章、图片,保留版权标识下,欢迎转载。非商业转载请注明来源,商业使用先请征得本人同意。如果喜欢,请不吝点赞、转发哦!谢谢!
   更多旅行、摄影、广州、博物馆或中国古建筑的话题,也欢迎在微博@風清航i 交流。【莫高窟】的#中国古建筑#密码





雕塑、壁画之原版权属敦煌研究院所有,特此说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