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寻城记》之初访沥滘的3大惊喜、两大惊讶

(2014-10-28 06:59:50)
标签:

沥滘

疍家人

民国广州市界碑

卫氏大宗祠

牛杂

杂谈

分类: 乐活在广州
  为寻访民国的广州市界碑而首次踏足沥滘,收获3大惊喜与两大惊讶。
  惊喜,是在沥滘东街的河畔品尝到小时候的牛杂风味;惊喜,是民国界碑轻而易举就找得到;惊喜,是在留耕堂之后,看到又一座明代古建筑——卫氏大宗祠。
  惊讶,是看到大步头河污染如此严重,其乌黑发臭的程度直逼家乡潮汕;惊讶,是见到疍家人的居住条件竟如此简陋,尤其是在背后的玻璃幕墙大楼的映衬下,对比极为强烈。


桥头牛杂档(沥滘东街中段)
  在沥滘公交站下车后,沿着沥滘大道、沥滘东街一直走,在沥滘东街的中段,见到这家牛杂档。一看其品种和摊档的风格就觉得必须一试。
《寻城记》之初访沥滘的3大惊喜、两大惊讶
  小时候能吃到的牛杂种类,这里全都有,同时也顺应时代发展,加了很多别的丸和肠。 

《寻城记》之初访沥滘的3大惊喜、两大惊讶
  经营者是本地村民,一位婆婆,一位阿姨。坐在路边,听着她们带有本地口音的广州话与过路街坊、食客交流,一种让人怀念的人情味又回来了。而自己敢于在乌黑的河水旁吃街边小吃,大概也算是土生土长广州人的特色。
也许某一天,我会专门为了吃牛杂再回来一次。


  位于沿沥滘东街一直往南走到尽头的古码头边的河边大榕树下的民国广州市界碑,四面分别写着“廣州市界”、“中華民國十九年立”、“以對河中心線為界”、“市區界石毀竊嚴究”。
  发上微博,经转发后和网友交流,发现过去的界碑周围是没有这护栏的,另外,有网友表示这个界碑重新安装后,好似文字的方位出了些差错。
《寻城记》之初访沥滘的3大惊喜、两大惊讶
  加上围栏后,应该对界碑会有更好的保护,毕竟成年人很少在进去“抚摸”它;而观察了一下,会“跨栏”的小朋友对界碑也没什么兴趣,更喜欢爬爬内的大榕树和挖挖泥土玩;像我这样的专门寻觅而来的成年人,虽然也跨栏,不过也仅止于拍拍照。


卫氏大宗祠
  继沙湾古镇的留耕堂后,近两年广州另一座让我两眼会放光的古建筑。虽然没有机会入内参观,但是看梁、柱没有太过繁复的雕刻,屋脊也没有过于复杂的装饰,很有可能就像介绍所说,是明代的建筑,对于广州,甚至广东来说,都非常珍贵。
《寻城记》之初访沥滘的3大惊喜、两大惊讶
  卫氏大宗祠,五开间三进,建筑规制比留耕堂稍低,但亦是不可多得的文物。门口挂着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牌,但个人认为绝对应该入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寻城记》之初访沥滘的3大惊喜、两大惊讶
首进的两侧正在落架维修,面对祠堂的左手边的楼房有一条室外楼梯,刚好可以让我窥视一下那著名的“燕子斗拱”牌楼,形制与留耕堂的相似。



最后的疍家人
  在广州界碑的大榕树旁,江岸上依旧保留4、5户疍家人,似乎仍然保存着旧时疍民的生活习惯。这应该是沥滘、同时也是广州为数不多的疍家人。
 在背后的摩天大楼的映衬下,疍民的家显得尤为简陋。

《寻城记》之初访沥滘的3大惊喜、两大惊讶
  整理渔网的妇女。最近周末在广州行走,贪轻便,都是只挂着轻巧的35mm出门,这是第一次后悔没带上长焦。唯有靠截图放大一点。

《寻城记》之初访沥滘的3大惊喜、两大惊讶

《寻城记》之初访沥滘的3大惊喜、两大惊讶
一个地方三种生活。

  另一个惊讶,乌黑的河涌自己没拍照,费事恶心别人,恶心自己。

  沥滘,必须再去的地方,为了那档牛杂、为了卫氏大宗祠、为了那几户最后的疍家人。



 除特别说明,均为原创文章、图片,保留版权标识下,欢迎转载。非商业转载请注明来源,商业转载先请征得本人同意。如果喜欢,请不吝点赞、转发哦!谢谢!
 更多旅行、摄影、广州、博物馆或中国古建筑的话题,也欢迎在微博@風清航i 交流。《寻城记》之初访沥滘的3大惊喜、两大惊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