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朋友聊天时,我总说我旅行的方针是“攘外必先安内”。
自从第一次看到雪山,仿佛一见钟情,总是念念不忘。雪山,她的圣洁、她的神秘、她的高不可攀,总能吸引着我往国境之西。不算全国的人文、古建筑,仅国境之内的四川、云南、西藏、新疆的雪山已经足够我跑许多许多次,我想这些雪山也给了我坚持执行“总方针”的部分底气。
希望我能把这篇博文不断补充,在某一天,可以将中国乃至世界的著名雪山看遍。
岷山

11年10月底,前往九寨沟的路上,那是我第一次看到雪山。见惯美景的司机对我们一路上狂拍的行为颇为不屑,在太阳即将完全落下的时候,师傅慢慢减速把车靠边听下,也不回头,只是淡定的对我们说“看看后面”。
我们一行六人,回头一看这景象,那真是兴奋雀跃,也忘了可能会高反,就小跑到车后方拍照。第一次看到雪山,就是日照金山的美丽景象,以致于从此仿佛就对看雪山上了瘾,每年都想看一次。
四姑娘山

同样是那次九寨之旅,因大雪,出于安全考虑改变原有行程,原本行程之外的毕棚沟的雪景却是行程最后的一大惊喜。毕棚沟在四姑娘北麓,所见的雪山应该属于四姑娘山。
回程的路上,曾与司机讨论各地的人喜欢看什么风景,他总结出“缺啥就爱看啥”——居于内陆的喜欢看海,而住在沿海的大多爱看山。
米堆冰川

雪山确切叫什么名字没有查到。自从米堆冰川入选《中国国家地理》最美冰川之一,从此名声大噪。她是12年在川藏线上,沿途我有幸清楚看见的第1座雪山,也是在这天,收到小侄儿出生的消息,因此心情也特别好。
南迦巴瓦

川藏线上最想看到的风景,看她整体的山势,无愧被选为中国最美的雪山。
为了她,在鲁朗守候5天之后,终于等到她揭开神秘的面纱,等待和实现等待的过程,是毕生难忘的经历之一。在色季拉山垭口看南迦巴瓦,最佳时间莫过于黄昏的时候。
两次上下山等候都是坐顺风车,感谢上海的王大哥和湖北段大哥一行。
加拉白垒

南迦巴瓦的姐妹峰,摄于离开色季拉山垭口下山之时。加拉白垒和南迦巴瓦犹如左右护法,守护着雅鲁藏布江。
念青唐古拉

纳木错无疑是看念青唐古拉山脉的绝佳地点。虽然当日云有点多,不过还是能够看到日照金山。
本来没打算来纳木错,却在拉萨又偶遇之前在南迦巴瓦让我搭顺风车的段大哥一行热情地邀我同行,于是,又再厚着脸皮坐多一次顺风车。
党岭

千辛万苦徒步上到党岭的葫芦海,却没时间等到拨开云雾。
离开拉萨,又回到成都和同学汇合,准备前往稻城亚丁,却因二郎山塌方耽误一夜,以致要改行程前往丹巴、党岭。虽然去不成亚丁,却又与这几位我的最佳旅行伙伴度过一段难忘的时光。
这次最大的感受就是有时候去哪并不重要,更重要的是和谁一起去。
贡嘎?

从兰州回广州的航班上,起飞一小时内的景色让我惊喜不已,尤其是看到远方连绵的雪山。私下通过分析左侧最高峰的形状,以及飞行的航线,猜测应该为贡嘎山脉。
没能看到贡嘎山真容,可是12年走川藏线时一大遗憾,如果真的让我看到了贡嘎山,那实在是一个意外惊喜。
鱼尾峰(Machhapuchhre)
在费瓦湖观鱼尾峰、安纳普纳尔群峰,而鱼尾峰是尼泊尔的标志之一。
第一次出国,也是奔着雪山而去。从加德满都到博卡拉的路上,远方的雪山一直呈现在眼前,确实让我暗爽。
安纳普纳尔群峰(Annapurna)
在Poonhill上喝着热巧克力,看安纳普纳尔群峰。
凌晨不到5点起床,然后爬上poonhill等待日出,所幸好天气如愿而至,在0℃左右的气温拍摄,手都被冻僵了,一杯热巧克力真如雪中送炭。
喜马拉雅群峰
在拿嘉寇(Nagarkot)看喜马拉雅群峰。
前一日,厚厚的云层遮挡了喜马拉雅的真容,让我做好了见不到喜马拉雅的准备了。然而,第二天,喜马拉雅的日照金山还是如期而至。
2014应该是近年唯一没机会看到雪山的一年,每每翻看这些雪山的照片,与她们相遇的场景总会清晰的再现,怀念那些看到她们时的兴奋和过后内心的宁静。
梅里、亚丁、天山、贡嘎……希望很快又有机会看到这些圣洁的雪山。
天山

2015,再次乘工作之便,看到了期待已久的天山南脉。从库车到巴音布鲁克,天山一直在出现在眼里,时隔一年再次看到雪山,双眼的幸福感爆棚。
除特别说明,均为原创文章、图片,保留版权标识下,欢迎转载。非商业转载请注明来源,商业转载先请征得本人同意。如果喜欢,请不吝点赞、转发哦!谢谢!
更多旅行、摄影、广州、博物馆或中国古建筑的话题,也欢迎在微博@風清航i 交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