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恩前行,春天花更香
一口气读完《家庭百科报》第541期关于设立感恩日的特别报道,我不禁心潮起伏,感慨万千!贵报评论员在《感恩,让人性回归!》的文章中这样写道:“羊羔尚知跪乳,乌鸦尚知反哺。人不知感恩,禽兽不如啊!设立感恩日,重要的不是有个“日子”,而是要唤起全民的感恩意识!”对此我深表赞同。
人生在世,父母的养育之恩,朋友的关怀之情,同事的点滴关照,陌生人的无私帮助,上级领导的提拔培养;生活中一切与恩惠有关的“大事小情”,我们都应该铭记感恩,并且不断地继承发扬。俗话说得好“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与恩相伴的日子里,我们只有化恩惠为力量,用爱心回报社会,用行动美化心灵,我们有限的人生才会活得更有意义。
感恩前行,快乐也坚强。父母的养育之恩。从十月怀胎到我们长大成人,从“牙牙学语”到我们自食其力,十余年,父母含辛菇苦,我们的成长中含着父母多少的血汗和泪水;当我们从幼稚无知的儿童成长为一名合法的中国公民,我们的翅膀硬了,知道了做人的原则,懂得了为人处世的道理,学到了生存的本领,掌握了飞翔的技巧,此时此刻,如何让年迈的父母“老有所依,老有所靠,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安享晚年”,是我们不断努力的方向,是我们不断前行的动力。离开父母走上社会,在工作学习生活中,得到朋友的关怀,同事的关照,陌生人的无私帮助,上级领导的提拔培养;工作称心如意,朋友同事相处亲如兄弟姐妹,生活幸福美满,前途光明灿烂时,我们也应该感恩,用实际行动回报社会,回报所有关心和培育我们成长进步的“好心人”,让感恩这只接力棒像“奥运圣火”一样永远传递下去,直至千秋万代。
感恩前行,春天花更香。现实生活中,我们只有常怀一颗感恩之心不断地自律自强,脚踏实地、一丝不苟地弘扬感恩文化,我们才会在不断的成长中进步,在不断的感激与感动中更新自我,我们这个社会才会更繁荣美好,更和谐文明;也只有这样,我们的感恩之路才会越走越宽,像春天一样阳光明媚、鸟语花香。
唐文胜 广州市海珠区前进路南园直街3号
是谁在为未尽的梦执着?
很多时候,在很多人眼里,大学生就是年少轻狂,头脑易发热,肢体易冲动,不切实际,爱做梦。可看到百科报报道的河北农业大学园艺系果树93(01)班的大学生(见本报第536期),我只能说,所有这些往日人们对大学生积累的印象需要彻底颠覆,或者是重新书写。
论年纪,他们确实是年少轻狂;论阅历,他们也不够老练沧桑;论激情,他们活力不乏。可谁能说他们15年如一日地坚持,是“头脑发昏”?是“冲动之举”?是“不切实际的梦”?也许,15年前的他们,的确和很多大学生一样,充满着济世救民的崇高理想,但是,15年后,我们可以看到的是在这份“不切实际的理想”背后,是一群人在为圆梦翱翔。这个梦,是同学李宝元未尽儿女孝敬父母责任的梦,是起初全班同学对李宝元未能在二老膝下尽孝的遗憾的一种弥补的梦,是到后来一生不息地像恭敬自己亲生父母般地维系的梦。只是,那些曾经对大学生有所偏执的人们,也许都没有想到,就是这样一群有理想,有激情的年轻人,15年,从青年,到中年,一直做梦,一直为这个梦翱翔,直至他们真得有飞不动的那一天!
其实,关于这样的梦想,人人都有,难得的是谁能在天空中持之以恒地飞翔。他们飞一天,两天,可以是因为李宝元是我们的同学,有了这份最纯最真的同学情谊,可以有一个群体性的感人举动;他们飞一年,两年,也可以因为是宝元不在了,于情于理,咱是一个班的同学,咱得出一份力,咱得孝敬咱大爷咱大娘,这样也可以。但是这一飞就是15年,曾经的他们恐怕早已不再是激情满怀,沉淀下来的他们很明白:15年的持之以恒,是因为再次面对李维贺夫妇时,他们不再是李宝元的同学,而是二老的孩子,维系他们的是一种打断骨头连着筋的浓浓亲情;是因为,再给李维贺夫妇写信时,他们不再是为了一个年轻时候的诺言,而是二老就是咱爸咱妈,有话就得和他们聊一聊,报喜不报忧,怕二老忧伤眉头;是因为再在过年时候给李维贺夫妇寄钱时,不再是因为寄点钱能够减轻二老负担,而是,爸妈年岁大了,不想让他们再受累,劳碌一辈子了,爸妈该享福了……
很多时候,很多事情会发生截然相反的逆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会变得很微妙。15年前,没有人可以在沉浸于李宝元离开的悲伤时,看到15年后,这些隐藏于悲伤之后的感动。不敢确切地说,已经过去的15年究竟藏着多少感人的画面,但可以肯定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生命的进阶,这群似乎依旧青涩的大学生会依旧延续这个未尽的梦!祝福有梦想的他们,祝福有一群充满梦想的儿女的李维贺夫妇!
吉林大学 苏建美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