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孩子一个自主选择的权利
(2013-07-19 08:10:30)
标签:
方向文理权利叛逆教育 |
分类: 教育教学心得 |
家长会如期举行。
在简单地陈述了自己有关文理选择的观点之后,我便开始挨个收《文理志愿填报单》。在收交的过程中,我不断地问家长:“这是孩子的选择吗?”因为往届分班的时候出现过家长自作主张填报与孩子截然不同志愿的情况。
当有些家长不敢准确而有力地回答我提出的问题的时候,我就让他再给孩子打电话,确定好了再次把单子交给我。当然,也有几位家长如实地告诉了填报志愿表的分歧情况。比如,孩子想学理科,而家长非让孩子学文科;孩子一心想学文科,而家长非让孩子学理科。并且个别家长开始给我讲学文科或理科的诸多好处。等他们讲完了,我只说:“你的观点、建议很好,但是,是孩子学习呢,还是你们家长学习呢?”家长哑口无言。
在反问这些家长的时候,我口气强硬,言辞犀利。大多数家长感觉与平时性格温和的我极不相符。我能不生气吗?面对十五六岁的孩子,我们做家长的怎么还不能还孩子一个自主选择的机会?为何还要剥夺孩子选文理的这一点权利?这样的孩子能够长大吗?
经过高一年级的学习和生活,绝大多数孩子已经适应并了解了高中生活。相对于初中学习生活,绝大多数孩子好多方面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尤其是人生观、价值观的逐步建立与走向成熟。然而,好多家长以为最了解孩子学习的是父母,其实不然。现在孩子由于是独生子女,接触的社会环境日新月异,他们往往更喜欢对自己包裹得严实一点,有意识地追求独立的思想和生活,好多方面其实很难被家长和老师认识。这是一种自然的规律,更是一种不可更改的现实。作为老师和家长务必要承认这一现实,再不能拿自己的学生时代跟他们的现状去相比。要学会宽容、尊重,越是压制,越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相反,收到的更多的是叛逆。
诚然,文理分科事关孩子的高考、志愿、就业等多个方面。但我感觉,做家长的更多的虑及的是孩子的近期目标——高考,而不是孩子的就业、工作及生活。我经常这样对学生说,与其学一个自己不喜欢的专业,今后从事一份自己不喜欢的职业,不如早早地去学自己喜欢的东西,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我不敢想象,一个人拿辛辛苦苦十几年的学习换来的竟然是自己不喜欢的专业和职业。这是人生的一大悲剧。
现在的孩子自主能力强,喜欢张扬自己的个性,不期望受制于人,他们心里其实很清楚文理选择的重要性所在。经过一年高中的学习,在学习能力及成绩的判断上,最有权威的应该是学生自己。作家长的我们,应该大胆地把权利还给孩子,放心地让他们去选择文理。当孩子有什么疑问的时候,我们不妨做一做顾问。
家长们,别再犹豫,请把《文理志愿填报单》还给孩子,尊重孩子的选择,让他们拿起手中的笔,庄严地选择出自己的方向。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