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愤怒与宽容
(2013-07-10 09:32:29)
标签:
规章制度强势作弊愤怒宽容 |
分类: 教育教学心得 |
期末考试正常进行,下午我被安排到了18考场——高一年级倒数第四的考场。考场是按照成绩先后顺序来安排的。
刚开始考试不久,“末尾号”的那个考生已经“盯”上我了。发现他能盯上我,其实我早已“盯”上他了。想跟我玩游戏,我觉得他还经验不足。于是,我故意对他放松警惕,好让他早一点暴露自认为高超的技术。不出所料,不到两分钟,“末尾号”开始时不时地拨动自己的笔袋,并且手指不停地伸进笔袋点化。这时候,“末尾号”早已感觉我对他放松了警惕,基本上已经不关注我了。
当我突然站在“末尾号”之前,并且把手伸到他面前时,着实让他大吃一惊。“末尾号”迅速地合上笔袋,摊开双手,一脸无辜的样子。为了不影响其他学生的正常考试,我指了指他的笔袋和墙壁上的学校考试规定及要求,并且做出要收他试卷的姿势,但是,“末尾号”仍然装作无辜的样子。对于考试作弊跟老师对峙的学生几乎每次考试都会遇到,但像“末尾号”这种背着牛头不认账的孩子还是相对少见。这时,我表情一下子严肃起来,用愤怒的表情开始表示对“末尾号”这种态度的极度不满。我突然变得态度强硬,并做出了要检查他的笔袋和没收他的试卷的姿势。我的这种强势似乎超出了“末尾号”的预料。也许“末尾号”被我的这种愤怒镇住了,也许他被我的这种正义吓怕了,乖乖地拉开了笔袋,拿出了手机交给了我。
从发现“末尾号”有作弊的动机到没收手机,我几乎没有给他得逞的时机,所以我只是拿着没收的手机离开了“末尾号”的座位,没有再给予其它的惩罚。
按照学校的规定,考试期间考生不准带手机入场,若发现按照作弊处理。但是学校教育毕竟不像法院判案时时必须依法行事。教育面对的是孩子们,是需要用错误来换取成长的孩子们。在规章制度面前,我们还是要学会一点见机行事,学会一点宽容。
考试结束,刚收完试卷,“末尾号”就来找我,请求我不要告诉他的班主任和学校,态度之诚恳与先前的“无辜”截然相反。我知道,如果这个时候继续愤怒,可能真让“末尾号”觉得我这个老师不近人情、只知愤怒,最终丝毫起不到一顶点教育的作用。于是,我表情比考场上变得温柔了一点,答应了他的要求,当然,同时也提出了条件:只要后面几场考试不违反规定,等整个考试结束一定还他的手机。
可能“末尾号”也没有想到我跟他之间这么快就能达成协议,说了声“谢谢”,鞠了一躬高兴地走了。
我忽然觉得,教育中必要的愤怒是教育者必不可少的,必须的宽容更是教育者义不容辞的义务。
与“末尾号”的较量结束了,虽然谁也不能保证“末尾号”后面的考试能够认真遵守规定,但我相信当他有作弊动机的时候,脑海里肯定会出现我没收手机时的“愤怒”表情和达成协议时的“宽容”表情。我也相信,这时候即使再作弊成瘾的孩子多少都会有所收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