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一定要先建立知见。如果没有见地,是不可能有成就的。这就是为什么历代祖师大德都强调求明师的原因。自己没有见地不要紧,有明师的引导,就不会走偏。在明师的引导下,一步步把见地建立起来,通过一段时间的修持,见地有了,方向明确了,修行也就上路了。有的初学佛的人看了几部佛经,佛经上讲到独觉佛,认为自己不找明师同样可以觉悟。这样的认识是有问题的。那些独觉佛虽然证道这一世没有明师教,但他在无量劫得到过无数明师的指导,正是因为无量劫以来得到过无量明师的指导,这一世才证道成佛的。反过来,正是因为独觉佛这一世没有遇到明师,这一世才须继续修持,如果这一世也遇到明师,这一世会更快证道成佛。任何时候修行都一定要觉照。没有觉照,我们陷入了怎样的妄想,我们可能还不自知。当我们陷入了某种妄想而不自知时,我们实际上已经住于妄想了,我们这时已经被境所转了。所以觉照非常重要。如何觉照?这同样需要在明师的指导下学习。觉照本身就是一种修行方法。觉照一定要对境觉照,整天在那里空想,空对照,不是真修行。拿着一本佛经,对照佛经检视自己的身口意,往往找不出什么问题,还以为自己的修行有进步。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觉照。觉照一定是在自己动念的刹那开始的。比如看到一朵花,生不起一点喜乐的感觉,这时我们就应该提起觉照,找一下失去喜乐兴趣的原因,是不是身体的四大不调,是不是没有正受自然之美。我们对周围的事物引起喜乐的感觉,却不贪著这种感觉,才是正受。如果贪著之念生起,立即要提起觉照,要以正念降伏妄念。有的人说,学佛就是要让自己不动念。不动念不是没有念,不动念是不动贪嗔痴慢疑之念,是不反执著之念。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