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题
(2011-11-24 10:49:12)
标签:
杂谈 |
分类: 杂记 |
一、
这是一个九零年代初的小区,破败的塔楼,狭窄的通道无序的挤满了经济型轿车,垃圾区肮脏腐臭,蚊蝇飞舞。漆黑逼仄的楼道经年飘着剩饭菜的味道,也有人家常年开着门户,如一个黑洞。不知怎地,我就来到这里,于某个清晨醒来忘记身在何处。
二、
决定开始好好地生活。买了一把心仪已久的铸铁壶,另配一只可以放四只蜡烛的铁炉,真是好样子。开始盼望一个冬日的下午,窗外有青灰的天,潇潇的雪。邀一两好友,烹一壶金骏眉,谈古论今,那铁壶呲呲的冒着白汽,简直如时间机器,送我们到任何想往的时空。
三、
读韩寒的“三重门”,只读到六分之一重就看不下去了。强烈的仿钱钟书体,还有老舍“二马”的味道。可惜只得其形。他的博客还更好看些。朋友说让我宽容些,毕竟一介文艺少年,有此成就,已属罕见。中国上下五千年,才出一个王勃,出一个韩寒,怎么也要百八十年吧。可是,哼,我就是不喜欢其昭昭的炫耀与造作之心。看来,文人相轻,竟是真的。(文人的好处我没有,倒先得了文人的弊病,也是真的)。
四、
念叨了很久了,想要去看“猩球崛起”。有外国报纸称其是“模范之作,它没有辱没你的智商”。因看了太多把观众当低能的片子,这句话说到了我的心坎上。周末的晚上,瑜珈让我的大脑分泌了更多的多巴胺,很有一个人去看场电影的兴致。
我觉得这片名太小题大做,一个城市的百十来只猩猩因不堪受辱,揭杆而起,在金门大桥上搞掉一架飞机,几辆警车,就叫The Rise of the Planet of Apes,美国人的自我为中心,越发变本加厉起来。我看最多叫个“金门起义”或者“人猿凯撒的青年时代”之类的。
影片里只见猩猩们摆出各种意气风发的Pose,威风十面,嗯嗯,很幽了我几默。小猩猩Caesar刚出生时举着奶瓶喝奶的样子,看的我们母性大发,从心底里那个最柔软的地方。
五、
周末的晚上是我的闲逛时间,总是会买ColdStone的巧克力冰激凌,喜欢吃里面的Brownie,在舌尖把玩那蛋糕的小小颗粒很有质感。我喜欢有质感的东西。声音,颜色,味道,触感,都需要质感,否则就苍白而乏味。
九点半时,天下起了簌簌的雨,清冷的但带着温情的雨点,打在脸上有点甜腻,几乎以为自己会反感了,却又很舒适。于是竖起衣领,索性放慢了脚步。人流继续从我两边急速的向前推进,我有奇妙的眩晕感,彷佛拉住了时间的衣袖,让它放慢了脚步。
六、
很久没有看过小说,手边放一本安妮宝贝的”清醒纪”,随手翻来看。
安妮宝贝用敏感的女心,记录各种食色性的场景,有画面感的记述,嘈杂并带着人世间的温度,有些只是为了记录而记录,那些杯盘草草的席宴,鲜红的微启的唇,洁白的素手,还有阳光下土耳其兰的刺绣裙子,这些存在本身就是生命的意义。
我曾用很长时间,思考活着的意义,被困,迷失,郁郁寡欢,却在某个清晨,刷牙后看细细的水流淋过满是泡沫的牙刷,那些泡沫转瞬消失。遂有所悟。器世间的每一样存在,这水流,牙刷,泡沫,我,你,他,都因为存在而获得意义。不问为什么,to be or not to be, 才是唯一的问题。而只要活着,每一次呼吸都是郑重的。从此看这世界如陌上看花,花开花落,总是欣喜多过惆怅。
七、
看过前传,又看了一遍十年前看过的“人猿星球”,并不怎样觉得好了。与Tim Burton的其它电影相比,“剪刀手爱德华”,“断头谷”,“僵尸新娘”,“理发师陶德”等等,实在不如。充斥着猩猩辱骂人类肮脏卑鄙的字眼,仿佛猩猩一取代人,就变得和人一样不厚道了。太多意图明确的台词,观众被牵着去到不会错的途向。这,有什么乐趣可言呢。
有时侯,沉默,才是最有力量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