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讲到《半饱最健康》,心生许多感慨。人生充满了欲望,对美食、对性色、对金钱、对权力。有了这些欲望,人就变得累,付出的就是超人的。但是,你身心的愿力有多少?你身心的原本应该是怎么样的?这是活法的问题。在圣益经络,有太多的人,身体的疼痛、难受、疾病,都是由心而生。这个小小的窗口,也正折射了人性本身的问题。
放下,慢生活,无疑是最健康的。可是,吃得过饱、纵欲太过,太过追求成功,使我们过分追求了人的最底层的生理需求,而远离了心灵的修行。修行不是简单的吃斋,而是在于对更高生命状态的探索。肉体是有限的,只有心灵是无限的。
美国知名社会心理学家、人格理论家马斯洛认为,人的需求分五个层次,它们由低到高: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这五个需求,每一个都是以上一个需求为基础的。最低的需求是生理需求,包括了吃饭、衣着、性欲等,而吃,在生理需求中处于中心地位。中国古语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这是西汉政治学家贾谊说的。吃的欲望,使你在咀嚼的过程中产生愉悦,来缓解心理上的问题。
《黄帝内经》探讨的,关于吃的问题很多,相对于过饥饿来说,其中对过饱论述最多。节食过饥,会生出席多疾病,而过饱更是如此。古语说:避风如避箭,避色如避乱,加减逐时衣,少吃申后饭。申时,就是下午3-5点。这是古时的时间概念,今天,我们可以对应晚饭来说。所以,晚饭要少吃,要吃的简单。
凡是过贪,不论是贪食、贪色、贪官,结果不想而知。
人生,别毁在一个“贪”字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