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星》:妓女诗,小吏哀世,还是贵族衰亡症候?
嘒彼小星,
三五在东。
肃肃宵征,
夙夜在公。
寔命不同!
嘒彼小星,
维参与昴。
肃肃宵征,
抱衾与裯。
寔命不犹!
题解:
这首历来有两种注释。其一比较色。由毛诗开启,《毛诗》原文如此:小星,惠及下也。夫人无妒忌之行,惠及贱妾,进御于君,知其命有贵贱,能尽其心也。
这一解释很色。就是说,“肃肃宵征、夙夜在公”的人,是一群受到君王、公侯临幸的女子,她们不过以身体伺候好后者,毛亨还将功劳归于夫人。
孔疏、朱熹《诗集传》沿用类似观点。胡适《谈谈诗经》竟然也随大流,遵循这一说法,还变通着说,这是中国最早描绘妓女诗。
我觉得非常荒唐。诗歌中实在看不出有任何妓女的色彩。
让我们仔细读。两节里开头两句,即“嘒彼小星,三五在东”、"嘒彼小星,
维参与昴”,分明残星寥落,描绘出一种冷清氛围。
“肃肃宵征,夙夜在公”、“肃肃宵征,抱衾与裯”两句中的“肃肃”,诗经《兔罝》、《鸨羽》、《鸿雁》、《黍苗》4首出现多次,多与征人、离人有关。如果强说“抱衾与裯”就是贱妾或妓女行为,我觉得不符合环境与行为。
第二种应该是比较合理,即表达下层官吏忙于公事,哀叹命运不济。这已经成为主流注释。
这一注释主要建立在两节最后一句,即“寔命不同”、“寔命不犹”上。马瑞辰总结韩诗、《尔雅》等多种注释,认为“寔”为“是也”,语义似乎立刻通了,即抱怨命运不同于、不如人家。
《鸿雁》里,“鸿雁于飞,肃肃其羽。之子于征,劬劳于野。爰及矜人,哀此鳏寡”一节,“鸿雁于飞,哀鸣嗷嗷”似乎也有类似的哀叹与悲伤。
本来似乎到此为止了。但我真是佩服闻一多对这首的进一步辨析。他本来才是弗洛伊德理论的崇拜者,有基础将此诗的第一种注释引向更为深入的地步,但他反而没有在此努力,而是援引大量文献,论证出另一种正面的壮怀激烈的情感。
他罗列文献,认为“寔命不同”、“寔命不犹”中的“寔”非“是”,而是“置”,并与“舍”在读音与语义上相近。“寔命不同”、“寔命不犹”不过是“舍命不渝”、“同”不过是“詷”,“不同”,即“不欺”。“不犹”为“不渝”。
不过,我认为闻一多的辨析充满风险。一是语音与语义的关联具有偶然性,“寔为“置”非常合理,但“置”字到达“舍”字就存在很大风险。整体而言,我还是比较遵从第二种主流解释。
诗里描绘了匆匆行进,除了残星寥落之冷清,确实一眼看不出直接的愤懑。但“夙夜在公”本身就传递了一种焦虑。因为,与“公”对立的是“私”,它代表着家庭、家园。
《诗经》里,类似的流离失所的情感表达,则是“王事靡监”、“王事多难”、“王事敦我”、“王事适我”等固定格式,它们所在的诗歌,全部流露着感伤,多有家园消逝、亲人丧乱之感。
这至少表明,《小星》之类的诗歌,诞生的年代,已是社会剧烈变革期。“抱衾与裯”,物象似乎也透露着身份:为了公事或王事,贵族经常迁徙,似是西周贵族衰亡症候。
加载中,请稍候......